【疾病概述】
肝内胆管囊腺瘤临床少见,其发生率不超过肝脏囊性病变的5%,多见于女性,发病年龄高峰在50岁左右。肝内胆管囊腺瘤虽是良性肿瘤,但易恶变为胆管囊腺癌,属癌前病变。因其一般无特殊的症状和体征,术前难以确诊。由于对本病的认识不足,极易误诊而延误治疗。
【病例介绍】
病史
男性患者,41岁。以“右上腹闷胀不适半个月”为主诉入院。患者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地出现右上腹胀痛,为阵发性,无右肩及背部放散,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于当地医院行CT检查提示肝左叶囊性占位病变。病来患者无发热,饮食睡眠可,二便如常,体重无减轻。既往史及过敏史:4年前患十二指肠溃疡,口服药物治疗,现已治愈。否认肝炎病史,无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病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
T 36.5℃,P 84次/min,BP 121/79mmHg,R 15次/min。神清语明,查体合作,发育正常。皮肤、巩膜无黄染,睑结膜无苍白。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口唇无发绀。颈软,气管居中。双肺听诊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肝、脾肋下未触及,全腹未触及包块,全腹软,无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Murphy征阴性,肝、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4次/min。脊柱及四肢无异常,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
外院CT:肝左叶囊性占位病变(囊腺瘤?)
入院诊断
肝左叶占位病变
1.完善血常规、肝、肾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凝血五项等常规化验检查,均无明显异常。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12.15ng/ml(正常值0~9ng/ml),癌胚抗原(CEA)和CA19-9正常。肝脏超声提示肝左叶见6.3cm×5.2cm液性区,边界清,内伴分隔(图1),超声诊断“肝囊肿”。

图1 超声示肝左叶液性区,边界清,内伴分隔
肝脏增强MRI检查(图2~图7),见肝左内叶与左外叶交界处囊性病变,内有分隔,囊壁厚薄不均,内有乳头状突起,考虑肝内胆管囊腺瘤可能性大。复查胃镜,提示红斑渗出性胃炎,未发现胃十二指肠溃疡性病变。因诊断为肝内胆管囊腺瘤可能性大,决定行手术治疗。

图2 术前肝脏MRI图像(一)

图3 术前肝脏MRI图像(二)

图4 术前肝脏MRI图像(三)

图5 术前肝脏MRI图像(四)

图6 术前肝脏MRI图像(五)

图7 术前肝脏MRI图像(六)
2.术前准备备血,术晨禁食水,术前留置胃管、尿管,并预防性静脉应用抗生素。
3.全麻下手术治疗,术中探查:肝左外叶与左内叶交界处可触及一囊性肿物,7cm×7cm大小。因术前诊断怀疑肝内胆管囊腺瘤,决定行左半肝切除术。结扎、切断肝圆韧带、镰状韧带、左三角韧带。贴肝下缘切断肝胃韧带。解剖肝十二指肠韧带,分离出肝左动脉,于其根部结扎并切断。再分离肝总管,看清左右肝管分叉处,结扎切断左肝管。最后游离门静脉左支,切断后缝合。然后解剖第二肝门,于下腔静脉左缘处分离出肝左静脉,结扎、切断。至此肝左叶已完全游离,看清左、右肝分界线,离断左半肝。术后剖开左肝标本,见左肝管局限性囊性扩张,囊壁有多个大小不等的突起,囊内有大量胶冻样物质。病理回报:肝内胆管囊腺瘤。
4.术后给予抗炎、补液、营养支持治疗。并应用止血药物。病人术后第3天排气,拔除胃管进半流食。术后第7天复查上腹平扫CT(图8),未发现膈下积液,拔除腹腔引流管。

图8 术后复查腹部CT,无膈下积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