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乳腺纤维腺瘤的微创治疗
病例 乳腺纤维腺瘤的微创治疗
作者
张文海
案例诊断
乳腺纤维腺瘤
导读

乳腺纤维腺瘤是乳腺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其高发年龄为18~25岁。肿块以单侧单发者最为常见,形状多呈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表面光滑,边界清楚,质地稍硬韧,无囊性感,活动度大,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肿块伴明显疼痛及触痛者少见,且与月经周期无明显关系。肿块生长缓慢,一般以直径1~3cm者较为常见,超过5cm者少见,同侧腋窝淋巴结无肿大。乳房纤维腺瘤的恶变率约有0.2%。用于诊断乳腺纤维腺瘤的辅助检查方法最主要的是乳腺超声,超声下可见乳腺肿物形状呈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边界清楚,其内多呈均质低回声,可于瘤体中检出血流信号。其他检查还包括乳腺轴斜位片、乳腺增强CT及MRI等。确定诊断需依靠病理。乳腺纤维腺瘤若已明确诊断,其治疗原则是手术治疗。

病历摘要

【病例介绍】

病例一

病史

女性患者,26岁。发现双乳多发肿物2年余。2年多来,双乳肿物逐渐增大。患者月经规律,月经前期及月经期双乳略有胀痛,月经来潮后症状逐渐缓解。患者无特殊饮食及服药史。双乳肿物无疼痛及触痛,双乳头无溢液。

体格检查

患者双乳对称,双乳头无内陷及溢血、溢液,双乳房皮肤无红肿,无橘皮样变及酒窝征,无静脉曲张。左乳外上象限1~3点钟位距乳头2~3cm分别可及大小约为1.5cm×1.0cm、1.2cm×1.0cm及1.0cm×1.0cm的肿物,左乳内上象限乳头旁可及一大小约为2.5cm×2.0cm肿物,右乳外上象限10点钟位距乳头3cm可及一大小约为1.5cm×1.0cm肿物,均质韧,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活动度好,略有触痛,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双腋下未及肿大淋巴结。

辅助检查

乳腺彩超(图1):左乳腺肿物,注意纤维瘤。双乳腺结节,考虑良性。双乳腺增生。

图1 乳腺纤维腺瘤彩超所见1

入院诊断

双乳肿物,考虑纤维腺瘤或腺病

病例二

病史

女性患者,24岁。发现双乳肿物3年余。3年多来,双乳肿物逐渐增大,不伴疼痛。

体格检查

双乳对称,双乳头无内陷及溢血、溢液,右乳外上象限9点钟位距乳头3cm可及一大小约2.0cm×1.5cm肿物,左乳外上象限2点钟位距乳头4cm可及一大小约1.5cm×1.0cm肿物,均质韧,界清,活动好,无触痛,与皮肤及胸壁无粘连。双腋下未及明显肿大淋巴结。

辅助检查

乳腺彩超(图2):右乳腺实性肿物。双乳腺增生。左乳腺结节,注意增生结节。

图2 乳腺纤维腺瘤彩超所见2

入院诊断

双乳肿物,考虑纤维腺瘤或腺病

治疗措施

1.病例一

全麻下行双乳肿物旋切术。选择乳晕部2mm切口,在超声引导下将旋切刀置于双乳肿物下方,将乳腺肿物分别完整切除,局部压迫15分钟。切除乳腺肿物左侧:(1点钟位、2点钟位、3点钟位、乳头旁)分别为5条、15条、6条、22条瘤体组织;右侧:(10点钟位):7条瘤体组织(图3,图4)。均质韧,边界清楚,可见包膜。

图3 旋切刀切除肿瘤1

图4 旋切刀切除肿瘤2

病理诊断:(右侧、左侧、乳头旁、1点、2点、3点)乳腺腺病,伴纤维腺瘤形成,2点处伴导管上皮增生。

2.病例二

全麻下行双乳肿物旋切术。选择乳晕部2mm切口,在超声引导下将旋切刀置于双乳肿物下方,将乳腺肿物分别完整切除,局部压迫15分钟。切除乳腺肿物左侧:(2点钟位):10条瘤体组织;右侧:(9点钟位):13条瘤体组织。均质韧,边界清楚,部分可见包膜(图5)。病理诊断:(右)乳腺纤维腺瘤(图6)。(左)乳腺腺病,伴纤维腺瘤形成。

图5 旋切刀切除肿瘤3

图6 乳腺纤维腺瘤病理所见

临床经验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治评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慢性乳腺炎的处理 下一篇:病例 导管内乳头状瘤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