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是指一组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症状同时存在又同样突出的精神障碍,常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分裂性症状多表现为妄想、幻觉和思维障碍等阳性精神病性症状,情感性症状为躁狂或抑郁发作。对于本病的认识各国学者意见不一,国际疾病分类(ICD-10)已将此类与精神分裂症列在同一类别内。美国精神疾病分类(DSM-Ⅲ)1987中增补了这一诊断标准。DSM-Ⅳ(1994)仍然将此类疾病列入其他精神病性障碍。我国精神疾病分类CCMD-3已将其单独归纳为一类。
1.病因
本病可有诱发应激因素而急性起病。有研究认为该病症在两性患病率分布、遗传学、发病年龄、症状学、病程、自杀率、治疗效果和预后等因素方面,均支持是分裂情感性精神病介于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病两大功能性精神病之间的病例。
2.临床表现
①发病年龄以青壮年多见,女性多于男性;②病程呈间歇发作,症状缓解后不留明显缺陷;③有典型的抑郁或躁狂病象,同时具有精神分裂症症状,这两种症状同时存在,或先后在发病中出现;④起病较急,发病可存在应激诱因,病前个性无明显缺陷,部分患者可有分裂症、躁郁症家族史。临床上可见分裂性和情感性症状同时出现,或多次反复发作时交替出现情感性或精神分裂症症状,偶可伴有意识模糊。国际疾病分类(ICD-10)将本病分为分裂躁狂型、分裂抑郁型及混合型等。
3.治疗
一般认为本病预后较好。临床治疗采用情感稳定剂为基础如锂盐、丙戊酸盐、卡马西平等可取得一定疗效。在急性期分裂症症状明显时往往需合并利培酮或氟哌啶醇等抗精神病药物。如为分裂-抑郁型在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同时,如抑郁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可选用抗抑郁剂等。兴奋躁动或严重抑郁、自责、自罪者合并电休克治疗及时控制症状。
患者,女性,40岁,已婚。幼年时能歌善舞,学习成绩好,与同学相处融洽。21岁考入北京化工学院,半年后认为许多男同学、老师、领导对自己有好感。为此主动找某男老师倾诉衷肠,谈自己的抱负,影响他人的工作,经劝阻后又与男同学蔡某过多交往,家人带其到医院就诊,医生给氯丙嗪治疗,3个月后恢复正常。休学半年,复学后仍然主动接近蔡某,言语多、精力好,有时称自己有神仙附体,能知道天下未来的大事等,被送入精神病医院住院治疗。
提问1:此时住院初步诊断应该考虑哪些疾病?
1.癔症性人格障碍(表演型);
2.分裂情感性精神病;
3.心境障碍;
4.癔症性精神障碍;
5.精神分裂症;
6.环性心境障碍。
提示:
提示:首次住院时,医生给氯丙嗪治疗2个月后,症状基本缓解,坚持完成学业,毕业后在某小学任教,获同学及领导的好评。28岁症状复发,话多、冲动,向蔡某不断写求爱信,第2次住院治疗4个月,好转出院。出院后自行停药,又出现无故哭笑,随音乐起舞,不分白天黑夜,写诗作文投稿,第3次住院。
提问2:此次住院应该考虑诊断哪些疾病?
1.冲动性人格障碍;
2.偏执性精神障碍;
3.心境障碍(躁狂型);
4.精神分裂症———偏执型;
5.分裂情感性精神病;
6.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提示:
提示:29岁与现在的丈夫结婚,30岁怀孕后服药行人工流产,术后认为母亲不关心自己,频频向亲友倾诉,话多、不眠,有时整夜写抒情诗,向报社投稿,并给已婚的蔡某写信,不断要求重新和好,而且整日看电影,第4次住院。精神检查:表情愉快,谈笑自如,述病情有条理,坚信这次住院是父母为贬低她的身份而做研究的。住院后合作,仍然不断写诗文,内容通顺,仍称自己不能忘怀蔡某。未进行药物治疗,观察2个月,情绪平稳出院。
提问3:此次住院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1.轻躁狂;
2.心境障碍(躁狂发作);
3.复发性躁狂症;
4.偏执型人格障碍;
5.无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症;
6.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症。
提示:
提示:该患者以后又数次住院,症状基本雷同,病期19年,间歇期还考取某大学的第二学位。今第12次住院,复发45天,仍失眠、话多爱主动接近异性,好打扮,怀疑有人投毒,多次拿着饭菜让领导进行毒物分析,相继出现钟情妄想、被害妄想,思维松弛,还自认为有特异功能,可以向蔡某发送信息等,认为邻居用仪器控制她。
提问4:该患者最正确的诊断是什么?
1.偏执性精神障碍;
2.人格障碍;
3.分裂情感性精神病;
4.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症;
5.偏执型分裂症。
提问5:关于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本质,国内外学者的看法是什么?
1.是不典型的精神分裂症;
2.是情感性精神障碍的亚型;
3.是独立的疾病单元,不同于精神分裂症或情感性精神障碍;
4.是一组异源性疾病,其中一部分是精神分裂症,另外一部分是情感性精神障碍;
5.已经明确病因,有特异性的治疗措施;
6.可以采用锂盐及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7.临床分型有偏执型;
8.临床分型有抑郁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