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22岁,大学生。自幼胆小内向,上学成绩较好,6周前因为迟到老师批评后急性发病,沉闷少语,下课后即回宿舍卧床,或呆坐于床上,有时半夜起床开窗向外边看,或在窗前长时间站立不动;听课时不做笔记,时常发愣,对老师的提问不回答,有时喃喃自语,或无故自笑,一周前行为迟缓,吃一顿饭要一个多小时,还坐在餐桌前发呆,3天前开始卧床不语不动,不起来吃饭,叫他推他均无反应。体检:轻度出汗,表情呆板,全身肌张力增高,上举四肢或抬高头部其保持此姿势不变,令其张嘴反而紧闭。
提问1:患者存在哪些精神症状?
1.对老师的批评产生的抵触;
2.超价观念;
3.紧张型兴奋;
4.主动性违拗;
5.情感低落;
6.空气枕头;
7.心因性木僵;
8.蜡样屈曲;
9.作态。
提问2:根据患者的表现,应该考虑诊断哪些疾病?
1.应激相关障碍;
2.抑郁症;
3.精神分裂症———偏执型;
4.诈病;
5.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6.癔症———转换性障碍;
7.癔症———分离性障碍。
提问3:目前应可以选用哪些治疗?
1.认知疗法;
2.胰岛素低血糖治疗;
3.阿米替林;
4.冬眠疗法;
5.氯丙嗪;
6.电休克治疗;
7.氯硝西泮;
8.舒必利;
9.利培酮。
提问4:此时患者的兴奋冲动等表现最有可能是哪种变化?
1.静坐不能;
2.心因性兴奋状态;
3.谵妄状态;
4.紧张性兴奋状态;
5.双相性障碍———躁狂发作;
6.情感爆发;
7.癫痫精神运动发作。
提问5:木僵是常见的精神症状之一,它常常见于哪些疾病?
1.精神分裂症;
2.癔症转换性障碍;
3.反应性精神障碍;
4.惊恐障碍;
5.抑郁症;
6.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
7.人格障碍;
8.精神发育迟滞;
9.脑炎。
提示:
提示:该患者住院治疗45天后,精神症状明显好转,知道自己患有精神病,愿继续巩固治疗,但感到烦闷、忧心忡忡,高兴不起来,大脑迟钝,不愿参加病区内组织文体活动,诉自己有病,有一死了之的想法,但又想到父母、同学,故未采取自杀行为。
提问6:此时患者可能有哪些精神症状?
1.思维迟缓;
2.情感淡漠;
3.情绪低落;
4.焦虑;
5.意志缺乏;
6.罪恶妄想;
7.兴趣减低;
8.思维散漫;
9.思维贫乏。
提问7:针对患者病情现在应该进行哪些治疗?
1.停止抗精神病药物;
2.继续抗精神病药物;
3.哌醋甲酯;
4.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的应用;
5.支持心理疗法;
6.咖啡因;
7.丙米嗪;
8.酮康唑;
9.多塞平;
提示:
提示:该患者经合并抗抑郁药物治疗3周后,抑郁、忧心忡忡等症状逐渐好转。
提问8:此时(依据ICD-1);应该怎样诊断?
1.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2.青春型精神分裂症;
3.紧张型精神分裂症;
4.残留型精神分裂症;
5.精神分裂症后抑郁;
6.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
7.单纯型精神分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