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1
男,18岁。因“乏力、恶心、表情淡漠、反应迟钝1周”就诊。患者入伍1个月后渐出现上述症状,到当地驻军医院查血、尿、粪及肝功能均正常,以“精神疾病”收治,予相应药物治疗,1周后退回原籍。在当地医院检查,经询问,患者因不习惯部队驻地环境和饮食,入伍后1个月进食少,在家中从未出现行为异常表现,家族中也无患精神疾患者员。查肝功能正常,血钾2.5mmol/L;心电图检查示P波抬高,QRS增宽。诊断为“低钾血症”。予静脉补钾治疗,1周后血钾恢复正常,上述症状消失。
病例2
男,20岁。因训练时晕倒、意识不清入院。测生命体征正常,腱反射减弱,无外伤,疑为低血糖休克。予50%葡萄糖60ml、地塞米松10mg静脉推注,鼻导管吸氧(3L/ min)。2小时后患者清醒,感全身疲乏,自述近日感全身无力。查血、尿、便及肝功能均正常,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阴性; B超检查示:肝、胆、脾、肾未见异常; X线胸透未见异常。24小时后患者始出现恶心、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回答问题不流利,腱反射减弱,定向力差,烦躁不安,在给其治疗时对工作人员出现打骂现象。诊断为“精神疾病”。予对症处理无好转,并逐渐加重。后查血钾2.4mmol/L,遂诊断为低钾血症。予补钾3.0g后,烦躁症状消失。以后每天静脉补钾3.0g,1周后血钾恢复正常,痊愈出院。追问病史,了解到上级没让其学技术,情绪低落,有1个月未正常进食。
讨论:一般血钾浓度<3.5mmol/L时称为低钾血症。低血钾主要原因有以下3点:①摄入不足,本组2例均为长时间进食较少,发生低血钾;②损失过多;③使用某些药物,使钾转入细胞内增加,造成低血钾,从而影响神经、肌肉、消化道、心血管、中枢神经、泌尿、代谢等几方面的功能,并出现不同的综合征。由于低钾的程度不同,表现亦不相同。本组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突出表现,易误诊。误诊原因:①问诊欠详细,此2例就诊或住院后医生均没有详细询问患者饮食情况,只注重询问可能引起患者行为改变的一些诱因。②单位送诊人员误导医生,案例1是从浙江入伍至西北的新战士,环境不适应,生活饮食不习惯,未正常进食近1个月,单位只反映精神异常;例2入伍1年多,因想学技术没学成而有情绪,一个多月未正常进食,问诊时单位领导说伙食好,致使医生没有考虑到因饮食原因所致低血钾。③医生经验不足,非专科医生对有关精神疾病方面的知识掌握欠缺。文献报道有少数电解质紊乱或由于微量元素缺乏引起的中枢神经方面改变而被误诊为精神疾病的。此2例均因诊断错误而耽误治疗,提示临床医生一定要详细问诊、认真分析,不可简单地依据陪诊人员的提供的病史,要对病史认真梳理、分析,进行诊断,且应及时做相关的实验室检查,以防误诊。
———此病例来源:魏建惠.低钾血症误诊为精神疾病二例.临床误诊误治,2005,18(9) : 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