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低血糖症所致精神障碍
病例 低血糖症所致精神障碍
案例诊断
低血糖症;精神障碍
病例相关理论知识

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称为低血糖,但血糖低于更低的水平才会导致一些症状的出现,叫低血糖症。正常人血糖受多因素调控,如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腺、肝脏、胃肠、营养及运动因素等。升糖激素有胰高糖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素及一些胃肠激素等。降糖激素仅有胰岛素及C肽。血糖升降还可受很多生理因素的影响,如禁食48~72小时,剧烈运动,饮酒,哺乳可致低血糖,新生儿及老年人血糖往往偏低等。需说明的是,低血糖症不是疾病诊断的本质,它是糖代谢紊乱的一个标志。凡确系血糖水平低于正常范围内者,可诊断为低血糖症。低血糖症对患者会造成很多危害,如:①引起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痴呆,严重者昏迷,甚至危及生命;②可诱发脑血管意外、心律失常及心肌梗死;③一过性低血糖反应引起血糖波动,增加了治疗的难度;④反复发生低血糖会动摇患者对治疗的信心,需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属高度重视。

【原因】

可分为器质性低血糖和功能性低血糖。前者是指胰岛和胰外原发病变造成胰岛素、C肽或胰岛素样物质分泌过多所致;后者指患者无原发性病变,而是由于营养和药物因素等所致或因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迷走神经兴奋,使得胰岛素分泌相应增多,造成临床有低血糖表现。

常见的低血糖症分为:空腹低血糖症;餐后低血糖症;药物诱导性低血糖症。

1.空腹低血糖症

(1)内分泌代谢性低血糖

①胰岛素或胰岛素样因子过剩:器质性胰岛素分泌增多引起,如胰岛素瘤、腺瘤、微腺瘤、癌、异位胰岛素瘤;胰岛B细胞增生;胰岛细胞弥漫性增生症;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Ⅰ型伴胰岛素瘤;胰管细胞新生胰岛。②相对性胰岛素增多: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糖素减少;糖尿病肾病和(或)非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的晚期;糖尿病分娩的新生儿;活动过度和(或)食量骤减。③非胰岛B细胞肿瘤性低血糖症:癌性低血糖症,如肺癌、胃癌、乳癌、胰腺癌、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盲肠癌、结肠癌、肾上腺皮质癌、类癌等;瘤性低血糖症,如间质细胞瘤、平滑肌肉瘤、神经纤维瘤、网状细胞肉瘤、梭形细胞纤维肉瘤、脂肪肉瘤、横纹肌肉瘤、间质瘤、嗜铬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高恶神经节旁瘤等。④抗胰岛素激素缺乏:常见脑垂体功能低下,垂体瘤术后、垂体瘤放疗后或垂体外伤后;单一ACTH或生长激素不足;甲状腺功能低下或黏液性水肿;原发性或继发性、急性或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多腺体功能低下。

(2)糖类摄入不足

①进食量过低、吸收合成障碍;②长期饥饿或过度控制饮食;③小肠吸收不良、长期腹泻;④热量丢失过多。如:妊娠早期、哺乳期;剧烈活动、长期发热;反复透析。

(3)肝脏疾病性低血糖症

①肝实质细胞广泛受损;②肝酶系糖代谢障碍;③肝糖原消耗过度。

2.餐后低血糖症

①1型糖尿病早期;②胃大部切除术后,又称饱餐后低血糖症;③胃肠功能异常综合征;④儿童、婴幼儿特发性低血糖症(含先天性代谢紊乱);⑤特发性(即原因不明性)功能性低血糖症及自身免疫性低血糖。

3.药物诱导性低血糖症

(1)降血糖药诱导性低血糖症

①胰岛素用量过大或相对过大或不稳定性糖尿病;②磺脲类降血糖药,尤其是格列苯脲(优降糖)较多见;③双胍类和α-糖苷酶抑制剂降血糖药较少见。

(2)非降血糖类药诱导性低血糖症

常见有柳酸盐类、抗组胺类、保泰松、乙酰氨基酚、四环素类、异烟肼、酚妥拉明、利舍平、甲巯咪唑、甲基多巴、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酒精性低血糖症等。

【临床表现】

1.肾上腺素能症状

包括出汗、神经质、颤抖、无力、眩晕、心悸、饥饿感,归因于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和肾上腺素释放增多(可发生于肾上腺切除患者)。

2.中枢神经系统的表现

包括意识混乱、行为异常、视力障碍、木僵、昏迷和癫痫。对于低血糖所致的精神症状,可分为四期:①朦胧前期:无意识障碍,主观感觉乏力、出汗、饥饿、心悸、嗜睡、气促、手顺;②朦胧期:意识开始模糊至意思浑浊阶段,反应迟钝,言语含糊,可执行简单的命令,如张口、伸舌,可有情绪释放、喊叫、哭笑、兴奋躁动或昏睡,不语、少动;③浑浊期:意识障碍加深、第二信号系统抑制,呼之不应,或对各种刺激都以同样一单调回答,可出现原始动作,如舔唇、伸舌和原始反射,肌张力增加、面肌抽搐、肌体阵挛,但痛觉反射存在;④昏迷期:意识完全丧失、痛觉反应消失,对外界无反应,全身肌肉松弛,对光、角膜反射存在,口流涎、呼吸深慢,可有病理反射。需要说明的是,并非所有的低血糖患者都有明显的这四期表现,有些患者(特别是老人)可无明显第①、②期表现,而是很快进入浑浊期、昏迷期。如不及时救治,常易导致患者死亡。

3.体温降低

低血糖昏迷常有体温降低。引起交感神经症状的血糖降低速率较引起中枢神经症状的为快,但低血糖程度轻,无论哪一种类型,血糖水平都有明显个体差异。

【诊断】

1.无论患者出现不能解释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还是不能解释的交感神经症状,确诊时需要证据表明这些症状与低血糖异常有关,且血糖升高后症状好转。

2.异常低血糖诊断标准通常为:男性<2.78mmol/L,女性<2.5mmol/L(饥饿72小时后正常男性,女性最低值),婴儿和儿童<2.22mmol/L。

3.大多数低血糖见于胰岛素或磺脲类药治疗患者或新近饮酒者。

【鉴别诊断】

本症是由多种原因所引起的,故应及时深入检查,特别是鉴别胰岛β细胞瘤或增生与功能性原因不明性低血糖症。一般而言后者大都较轻,仅有明显的交感神经或肾上腺素过多综合征;而前者则大脑神经、精神症状明显。可结合实验室及其他特殊检查以明确诊断。

1.对发作性,特别是在空腹时出现精神-神经异常,如惊厥、行为异常、意识障碍或昏迷者,尤其是对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应考虑到低血糖症的可能,及时查验血糖。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低血糖患者在就诊时血糖正常,并无低血糖症状,往往仅表现为慢性低血糖的后遗症,如偏瘫、痴呆、癫痫、精神失常、儿童智商明显低下等。以致临床常误诊为精神病、癫痫或其他器质性脑病(如脑炎等)。因此,应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的疾病相鉴别,如脑炎、多发性硬化、脑血管意外、癫痫、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精神病、药物中毒等。

2.空腹、餐后数小时或体力活动后出现交感神经兴奋为主要表现的低血糖症,应与具有交感神经兴奋表现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嗜铬细胞瘤、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更年期综合征等相鉴别。

3.酗酒后出现的低血糖症应与酒醉相鉴别。乙醇不仅可引起低血糖,也可引起酮症,有时乙醇引起的低血糖及酮症可被误认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这是诊断时需注意的。

【治疗】

1.一般治疗

通常急性肾上腺素能症状和早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时,绝对卧床休息,迅速补充葡萄糖是决定预后的关键,及时补糖将使症状完全缓解;而延误治疗则出现不可逆的脑损害。因此,应强调在低血糖发作的当时,立即给予任何含糖较高的物质,如给予口服葡萄糖或含葡萄糖食物饼干、果汁等能够缓解。胰岛素或磺脲药治疗患者若突然出现意识混乱,行为异常,建议饮用一杯果汁,应告诉患者家属这些处理办法。建议胰岛素治疗患者随时携带糖果或葡萄糖片。磺脲药治疗患者,尤其是长效药和氯磺丙脲,若饮食不足,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反复低血糖发作。当口服葡萄糖不足以缓解低血糖时,可静脉推注葡萄糖或胰高血糖素。能自己进食的低血糖患者,饮食应低糖、高蛋白、高脂肪,少食多餐,必要时午夜加饮糖料一次。重症者应注意勿使食物吸入肺中呛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或肺不张。

2.静脉推注

当症状严重或患者不能口服葡萄糖时,应静脉推注50%葡萄糖50~100ml,继而10%葡萄糖持续静滴(可能需要20%或30%葡萄糖)。开始10%葡萄糖静滴几分钟后应用血糖仪监测血糖,以后要反复多次测血糖,调整静滴速率以维持正常血糖水平。对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儿童,开始治疗用10%葡萄糖,以每分钟3~5mg/kg速率静滴,根据血糖水平调整滴速,保持血糖水平正常。一般而言,儿科医生不主张对婴儿或儿童用50%葡萄糖静脉推注或用>10%葡萄糖静滴,因为这样可引起渗透压改变,在某些患者中可诱发明显高血糖症及强烈兴奋胰岛素分泌。

3.手术治疗

非胰岛素分泌间质瘤对手术切除疗效好。当肿瘤大部分切除有困难或肿瘤重新长大至一定体积时,出现低血糖症,这时可能需要胃造口术,需24小时不断给予大量碳水化合物。

病例摘要

患者女性,62岁,农民。由其老伴陪同自行步入病室,家人诉患者半个月来几乎每天晨起后出现胡言乱语,不认识家人,无目的摸索,每次持续1小时左右,早饭后缓解。查体:体温36.8℃,脉搏100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20/75mmHg。心肺听诊无异常,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精神检查:患者诉自己不记得是怎么回事,目前精神检查未发现精神病性症状,愿意求治。

提问1:采集病史时还应重点询问哪些?

1.起病前有无精神应激;

2.患者有无糖尿病,脑血管病史;

3.病前性格;

4.既往有无类似发作史;

5.职业史;

6.家族中有无类似病史;

7.病前有无感染史;

8.智能发育情况。

提问2:根据患者目前情况,应重点考虑哪些疾病?

1.癔症;

2.精神分裂症;

3.心境障碍;

4.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5.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

6.反应性精神病;

7.中毒性精神障碍;

8.与文化有关精神障碍;

9.恐怖症;

10.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提示:

提示:经详细询问病史,患者性格内向,既往无精神病史,一直在家带孙子,1月前诊断糖尿病,正服优降糖治疗。

提问3:根据患者目前情况,明确诊断,应首选哪些检查项目?

1.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

2.脑电图;

3.头颅CT;

4.脑脊液;

5.智力测验;

6.血糖;

7.血常规;

8.心电图;

9.肝功能;

10.肾功能。

提示:

提示:脑电图未发现异常,肾功能无异常,血常规:WBC 7.8×109/L,L 23%,N 72%,RBC 4.2×1012/L,血糖:5.22mmol/L,头颅CT未见异常。

提问4:根据以上检查结果,下一步的诊疗计划应如何进行?

1.给予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2.进行24小时脑电检测;

3.查晨起空腹血糖;

4.给予暗示治疗;

5.给予抗焦虑药治疗;

6.降糖药加量。

提示:

提示:第二天发病期间查空腹血糖2.2mmol/L,进食后症状缓解再次来院。

提问5:此时患者诊断为低血糖所致精神障碍,应如何处理?

1.立即静注葡萄糖;

2.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3.调整口服降糖药剂量;

4.停用降糖药;

5.改用胰岛素治疗;

6.监测空腹血糖;

7.出现精神症状后立即服用含糖食物。

提问6:空腹低血糖症的病因有哪些?

1.胰岛素分泌过多;

2.垂体前叶功能低下;

3.甲状腺功能低下;

4.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

5.剧烈运动;

6.厌食、严重呕吐、腹泻;

7.糖尿病早期,大量饮酒;

8.胃肠运动功能异常综合征。

提问7:低血糖所致的精神症状早期表现有哪些?

1.乏力、出汗;

2.喊叫、哭笑;

3.有病理反射;

4.意识完全丧失;

5.兴奋躁动;

6.饥饿、心悸、气促;

7.痛觉反应消失。

提问8:本症主要应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1.癫痫;

2.晕厥;

3.脑瘤;

4.脑血管意外;

5.无痛性心肌梗死;

6.癔症;

7.精神分裂症。

诊疗及解题思路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以强迫症状为首发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一例 下一篇:病例 胰岛B细胞腺瘤伴发精神障碍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