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股骨颈骨折的治疗
病例   股骨颈骨折的治疗
作者
党育;姜保国
案例诊断
股骨颈骨折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63岁。患者4天前车祸中撞伤左髋,当时无意识障碍,不能自行站立,左髋和左腿内侧疼痛,活动后加重。当地医院摄X线片诊为“左股骨颈骨折”,未行特殊治疗,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左股骨颈骨折”收住院。查体:左下肢较右侧缩短1.5cm,外翻40°,大转子处皮肤青紫,有压痛,局部轻度水肿,左下肢纵向叩击痛,活动障碍。左下肢末梢血运和感觉无异常,脊柱和健肢无异常,膝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门诊复查X线片考虑左股骨颈骨折(头下型)(图1)。

图1 术前髋关节X线片

诊断要点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过程

【治疗原则】

患者骨折类型为Gardon分型的Ⅳ型骨折,骨折为完全骨折、完全移位,且移位明显,同时患者合并有骨质疏松,患者为63岁老年女性,身体状况可,此型骨折不愈合及继发股骨头坏死几率较高。建议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以提高生活质量,避免二次手术。如患者年龄大于65岁,则基本不应考虑内固定治疗。但患者及家属坚决要求保头治疗,拒绝人工关节置换手术。遂完善相关术前检查,无明显手术禁忌,于入院2天后在腰麻下行左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

麻醉成功后患者取仰卧位,患肢以牵引床持续牵引,并于C形臂X线机透照下复位,患者肢体短缩明显,提示骨折移位,逐步在C形臂X线机透照监控下行温和的牵引复位,因骨折为头下型,关节囊结构相对完整,复位过程应循序渐进,避免暴力牵拉及骨折端过度干扰动作,利用完整关节囊的弹性和挤压作用复位骨折。多数病例应首先保持患肢原外旋状态,先给予充分牵引后再予内旋调整旋转移位。应以髌骨位置,而非足的旋转位置来判断患髋的旋转程度,当对位及旋转畸形矫正后,应适当放松牵引使骨折端贴合,并最终纠正颈干角。骨折复位满意后,固定牵引床并行下肢持续牵引,维持骨折复位。在不影响复位的情况下,可将患者轻度内旋,使股骨颈在维持正常前倾角的情况下尽量平行于地面,以便于术中的导针及空心钉置入操作。根据术者操作习惯,可行经皮导针穿刺或小切口打入,空心钉位置由入钉点位置及置钉角度决定,应在C形臂X线机透照监控下从大转子下部打进克氏针,如未在实时透视监控下打入导针,则尝试性打入导针不宜过深,以避免过度破坏股骨头下松质骨,保持良好骨质的空心钉把持力,并减少对血运的影响。3枚空心钉的排列以倒三角形为佳,下方1枚导针紧压股骨矩钻入股骨头,上方钻入另两根导针,透视确定位置,尽量做到3枚导针在股骨颈内的平行及分散排列。本例患者采用经皮导针打入技术,导针位置合适后,测深、钻孔,选择长度合适的AO空心钉3枚沿导针拧入并轮流拧紧加压骨折端。本例患者股骨外侧皮质骨质较好,加压力量较大,复位及固定效果好(图2)。撤出导针,再次C形臂X线机透视,见内固定空心钉固定好,位置佳,遂冲洗伤口,全层缝合皮肤切口,术中出血量约10ml。

图2 术中透视X线片

术后嘱患者卧床,患肢给予T形矫正鞋佩戴固定于中立位,术中一般无需放置引流,但术后48小时应适当加压包扎,并尽量平卧,以减少创面及关节囊内出血。术后行X线检查示骨折复位及内固定良好(图3)。

图3 术后髋关节X线片

术后第3天即嘱患者坐起并加强翻身,开始患肢的等长肌肉力量练习。因为患者以保头治疗为目的,因此不宜过早下地负重,每月行X线片检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在加强护理,不出现卧床并发症的前提下,术后3月内必须扶拐免负重行走,均应遵循无痛功能锻炼原则。该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骨折愈合良好,开始部分负重向完全负重的过渡性功能锻炼,目标是功能的最大康复,术后半年左右基本恢复正常行走状态。

【随访结果】

患者术后1年左髋关节被动活动VAS疼痛评分0分,主动活动VAS疼痛评分1分;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评分为9分(0~10分,0分为一点也不满意,10分为绝对满意)。Harris评分91分。患者基本达到无痛日常活动,且髋关节活动度基本正常。术后21个月X线检查(图4)提示骨折愈合良好,内固定无松动、断裂。

图4 术后21个月髋关节X线片

患者完全符合临床愈合标准,遂行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手术沿原切口进入,3枚空心钉均完整取出,术后再次复查X线片示骨折愈合好(图5),嘱患者避免剧烈运动,3月内逐渐恢复日常生活状态。至今,术后近6年,患者未出现股骨头坏死相关症状及影像学表现。

图5 内固定取出后髋关节X线片

经验教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专家点评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后骨折不愈合的治疗 下一篇:病例 股骨颈骨折术后的植骨治疗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