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54岁。
主诉:下唇发红1个月余。
现病史:1个月余来,下唇出现红白色斑块,自觉疼痛不明显,未经治疗。
既往史:丙型肝炎,有不洁性接触史,否认过敏史。
【临床检查】
下唇内侧黏膜可见一处椭圆形鲜红色斑块,后方可见白色光亮斑块,边界清楚,触痛不明显,质地较柔软(图1),口内其余部位未见类似病损。双侧下颌下淋巴结肿大。外生殖器及皮肤未见病损。
实验室检查: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HIV抗体阴性。

图1 梅毒黏膜斑
下唇鲜红色斑块,后方白色光亮斑块,表面较平滑,色泽光亮,边界清楚
(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供图)
【诊断】
Q:本病的诊断是什么?
梅毒(黏膜斑)。
Q:梅毒的诊断要点是什么?
根据详细而确切的病史、全身各系统的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慎重作出诊断。
1.实验室检查
(1)梅毒螺旋体检查
适用于早期梅毒皮肤黏膜损害,如硬下疳、黏膜斑等。
(2)梅毒血清学试验
为诊断梅毒必需的检查方法,对潜伏梅毒血清学诊断尤为重要。
(3)脑脊液检查
用于诊断神经梅毒。
2.梅毒的诊断依据
梅毒的诊断依据见表1。
表1 梅毒的诊断依据

Q:本病例如何与白斑相鉴别?
梅毒黏膜斑与白斑鉴别要点:
1.前者常有不洁性交史,后者无。
2.前者有皮肤和黏膜的临床表现,后者无皮肤病损。
3.前者梅毒血清学检查阳性,后者阴性。
4.前者抗生素治疗效果好,后者无效。
5.前者病理检查为非特异性炎症,后者可伴上皮异常增生。
Q:梅毒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1.诊断正确,治疗及时,剂量足够,疗程正规,治疗后要定期追踪观察。
2.对早期梅毒要彻底治愈以消灭传染源,对晚期梅毒则要求控制症状,保护器官功能。
Q:治疗梅毒口腔表征的常用药物有哪些?
(一)局部用药
1.溶液剂
(1)复方硼砂溶液(compound borax solution)
(2)复方氯己定含漱液(compound chlorhexidine solution)
(3)聚维酮碘含漱液(povidone iodine solution)
(4)依沙吖啶溶液(ethacridine solution)
2.糊剂
(1)金霉素甘油糊剂(aureomycin glycerine paste)
(2)四环素甘油糊剂(tetracycline glycerine paste)
(二)全身用药
由皮肤性病专科医师进行正规的全身抗梅毒治疗。
Q:如何制订本病例的治疗方案?
1.全身用药
由皮肤性病专科医师进行正规的全身抗梅毒治疗。
2.局部用药
可选用消炎防腐制剂,0.12%~0.2%氯己定溶液,湿敷或含漱,每天3次;或复方硼砂溶液,1︰5稀释,湿敷或含漱,每天3次;或1%聚维酮碘溶液,湿敷或含漱,每天3次。
复诊:
原下唇内侧黏膜红白色斑块消失(图2)。梅毒血清学试验阴性。

图2 梅毒黏膜斑治疗后
下唇红白色斑块消退
(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供图)
【预后】
1.早期梅毒经过及时规律的治疗,下疳可达到根治。二期梅毒疹虽经充分治疗,皮疹消失,无功能性障碍,但有一部分患者血清不能转阴,持续阳性,虽不具有传染性,但仍有复发的可能,复发时即有传染性,故复发时应加倍药物剂量治疗。
2.晚期皮肤黏膜、骨、关节梅毒,经充分治疗能够痊愈,但易形成瘢痕,功能障碍有的能得到恢复,有的损害如上颚穿孔等则不能恢复,有部分患者血清学不能转阴,但可防止发生心血管和神经损害。
【预防】
1.避免不洁性行为,若有了可疑梅毒接触史,应及时作梅毒血清学试验,以便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2.对疑患有梅毒的孕妇,先给予一个疗程预防性治疗,防止将梅毒传染给胎儿。
3.对已接受治疗的患者,应定期观察。追踪观察患者的性伴侣,并进行必要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