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先天性斜颈:静吸复合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右侧胸锁乳突肌切断松解术术中出血
病例 先天性斜颈:静吸复合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右侧胸锁乳突肌切断松解术术中出血
案例诊断
先天性斜颈
一般情况

患儿,男,10岁,体重36kg。发现头右偏9年余要求行手术入院,近一年症状加重。体格检查BP 105/68mmHg,P 90次/分,RR 18次/分,体温36.8℃。专科情况:头右偏,下颌左偏,右面部发育差,右颈部可及紧张质硬的胸锁乳突肌,胸骨头及锁骨头左转时部分受限。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凝血等常规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ECG、胸片基本正常。入院后第二天全麻下行右侧胸锁乳突肌切断松解术。

麻醉过程

患儿入室时常规监测,生命体征平稳。依次静脉给予阿托品0.2mg、丙泊酚80mg、罗库溴铵20mg及芬太尼80μg完成诱导,置入6.0mm(ID)加强型气管导管,听诊双侧呼吸音对称后固定气管导管。机械通气维持PETCO2 36~40mmHg。静脉持续泵入丙泊酚8~10mg/(kg/h),瑞芬太尼0.15~0.3μg/(kg/min)维持麻醉,2%七氟烷吸入麻醉维持。术中连续监测生命体征,术中分离颈静脉鞘时,组织粘连严重致使颈静脉撕裂,出血100ml左右。患儿BP下降为78/44mmHg,HR达到110次/分。加快输液,同时输入复方乳酸钠山梨醇注射液和万汶,抬高床头,外科医师迅速阻断修补颈静脉,约15分钟后修补完毕。术毕10分钟前停止七氟烷吸入,缝皮时停止静脉麻醉用药。术毕后待患儿自主呼吸恢复,肌力恢复后拔管。整个手术时长约55分钟,麻醉时间65分钟。术后伤口沙袋加压止血12小时。

讨论

先天性肌性斜颈超过1岁以上患儿,或经保守治疗1年未改善者,应考虑行胸锁乳突肌松解术治疗,5岁内可单纯行锁骨头和胸骨头切断松解术,手术相对简单,手术30分钟内即可完成。大于6岁则需加做乳突头松解,通常为两个切口。

术前准备是手术麻醉的重要环节,骨科医师有时只注意患儿的局部病变而忽略全身情况。麻醉医师应及时提醒和协助做好术前准备工作。访视患儿要特别注意是否有呼吸道疾患,小儿呼吸道的口径狭小、黏膜层富含淋巴组织和血管、分泌腺旺盛且易受环境影响发生炎症。有炎症的患儿、特别是婴幼儿,气道黏膜充血水肿,呼吸道阻力增加。若实施全麻,呼吸道分泌物增加,会给呼吸管理带来困难,导致气道痉挛、梗阻。因此对术前呼吸道有炎症的患儿应经抗炎治疗后再手术。

氯胺酮是小儿全麻较常用的药物,氯胺酮易溶于水,无刺激性。有良好的止痛作用,麻醉作用时间短,苏醒较快,可反复给药。与其他药物配合静脉应用可满足上述手术的需要,氯利东合剂在我院应用时间较长。单纯应用氯胺酮静脉麻醉会产生一些副作用,诸如用药后口咽部分泌物明显增加,生理反射存在但不能防止发生反流误吸,麻醉较浅时可引起气道痉挛,苏醒期间幻觉、噩梦和躁动等。东莨菪碱抑制分泌物,利多卡因有一定的全麻效果,还有防治气道痉挛的效果。病例一患儿我们选用了氯利东合剂静脉麻醉,术中麻醉平稳,操作管理简单,麻醉恢复快,此麻醉方法特别适合门诊手术的麻醉。术中松解后需要摆动头部观察松解情况,麻醉医师应注意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防止缺氧发生。

病例二患儿采用静吸复合气管插管全麻,主要考虑是患儿体重大,应用氯利东静脉麻醉效果不佳,另外手术相对复杂,需做乳突头松解及颈静脉鞘松解,术中多次摆动头部观察松解情况。颈静脉鞘的松解极易撕裂颈静脉造成大出血,气管插管全麻有利于术中麻醉管理。病例二患儿术中颈静脉鞘撕裂,麻醉适当降低BP,抬高床头减少静脉回流,利于术者颈静脉修补。

点评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先天性斜颈:氯胺酮麻醉行右侧胸锁乳突肌切断松解术 下一篇:病例 桡骨颈骨折的麻醉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