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30岁,汉族人。发现乙肝标志物阳性10年,抗病毒治疗3年多,伴HBV DNA持续阳性。
患者于10年前体检发现“乙肝大三阳”,当时肝功能正常,余不详。该患者有乙肝家族史,其母亲和姐姐均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2007年5月,患者出现乏力、纳差、皮肤巩膜黄染等不适,遂就诊于当地医院。当时肝功能检查结果示“总胆红素213μmol/L,结合胆红素162μmol/L,ALT 435IU/ml,AST 129IU/ml”,乙肝两对半提示“乙肝大三阳”,HBV DNA 2.36×107拷贝/毫升,当地医院在给予保肝降酶等对症治疗的同时,给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拉米夫定治疗6个月时,该患者外周血HBV DNA水平降至4.32×103拷贝/毫升,ALT恢复正常,乙肝两对半仍提示“乙肝大三阳”;治疗1年时,ALT持续正常,复查乙肝两对半未见明显变化,外周血HBV DNA水平3.42×104拷贝/毫升。鉴于该患者HBV DNA持续未转阴,遂行HBV耐药突变检查,但未查见明显异常。考虑到继续拉米夫定治疗,HBV DNA转阴的可能性较小,当地医师于是停用拉米夫定,改用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在患者阿德福韦酯治疗6个月时,尽管肝功能正常,但乙肝两对半仍提示“乙肝大三阳”,且HBV DNA 1.34×104拷贝/毫升。继续治疗1年时,HBV DNA水平升至2.56×106拷贝/毫升,并出现ALT水平增高。此时HBV耐药突变检查示“rtA181T突变阳性,提示阿德福韦酯耐药”。遂进一步对抗病毒治疗方案进行了调整,并给予阿德福韦酯联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联合治疗6个月时,患者外周血HBV DNA<1×103拷贝/毫升;1年时乙肝两对半提示“乙肝小三阳”,HBV DNA<1×103拷贝/毫升,肝功能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