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勿以“利”小而不为
病例 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勿以“利”小而不为
案例诊断
慢性乙型肝炎
病例摘要

患者1,女,36岁,汉族人。发现乙肝标志物阳性10年,反复双下肢及眼睑部水肿伴乏力2年。

患者2,女,40岁,汉族人。发现乙肝标志物阳性11年,乏力、厌油、纳差和皮肤巩膜黄染15天,加重4天。

讨论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病史及诊疗经过

患者1

患者于10年前发现“乙肝小三阳”,当时肝功能正常,外周血HBV DNA<1.0×103拷贝/毫升。患者自觉无任何不适,未定期随访。2年前因双下肢及眼睑部水肿伴乏力,在风湿科门诊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予泼尼松治疗后患者水肿消退,乏力改善,肝功能、肾功能正常,但持续蛋白尿为阳性,予联合吗替麦考酚酯免疫抑制治疗。由于该患者当时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且肝功能持续正常,故当地医师未给予抗病毒治疗。鉴于肾穿刺病理提示“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增生伴节段毛细血管内外增生)”,考虑“狼疮肾炎”,遂予加大泼尼松和吗替麦考酚酯剂量方案治疗。该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严重肝功能损害(胆红素121μmol/L,ALT 598IU/L,AST 287IU/L),复查HBV DNA 3.75×106拷贝/毫升;甲肝、丙肝、丁肝、戊肝、庚肝抗体均阴性;自身免疫性抗体(SS-A、SS-B、Sm、Jo-1、RNP、Sc-l 70、着丝点抗体)阴性;血脂、血糖、肌酐均正常。腹部B超提示:肝实质回声增粗,包膜欠均匀改变,肝脏缩小。排除其他病毒重叠感染给予保肝降酶及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

患者2

患者于11年前体检时发现乙肝标志物阳性,当时肝功能正常,外周血HBV DNA水平不详,未给予特殊处理。该患者于3个月前在当地医院被诊断出系统性红斑狼疮,并接受了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治疗。治疗前筛查乙肝两对半检查示“乙肝小三阳”,HBV DNA 2.3×103拷贝/毫升,肝功能正常,当时未给予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过程中,患者逐渐出现乏力、厌油、纳差以及皮肤巩膜黄染等不适。复查肝功能示“总胆红素238.2μmol/L,ALT 489IU/L,AST 189IU/L”,外周血HBV DNA 3.46×107拷贝/毫升。

上一篇:病例 HBV DNA持续抑制而ALT反复异常原因浅析 下一篇:病例 HBV耐药后联合治疗是大势所趋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