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呈肥厚型心肌病样改变的其他心肌疾病
病例 呈肥厚型心肌病样改变的其他心肌疾病
案例诊断
肥厚型心肌病
基本病情

这是一位34岁的男性患者,看上去体格强壮,身高182cm,体重140kg。平时喜欢吸烟和饮酒,吸烟15年,平均每日40支,饮酒10年,平均每日500g(1斤)以上。近2周患者常感心悸、气短、头晕,在当地就诊心电图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故于2010年8月7日急诊我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急诊查体:血压170/120mmHg,心率54次/分,未见其他明显的阳性体征。追问病史,已有高血压病史1年,最高180/110mmHg,未服降压药。急诊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交界区逸搏心律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室率54次/分。

图1 初诊时心电图

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室壁均匀增厚(室间隔和左心室后壁厚度均为14mm),左心房(41mm)和左心室(61mm)腔扩大,左室射血分数60%,二尖瓣少量反流。

急诊床旁X线胸片(图2)示:双肺纹理大致正常,未见实变,主动脉结宽,肺动脉段平直,左室圆隆,提示左心受累疾患。

图2 床旁X线胸片

化验检查: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血气分析和凝血功能均基本正常;血常规:白细胞(10.39×109/L)、红细胞(5.21×1012/L)和血小板(325×109/L)均偏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1.8%,血红蛋白(148g/L);当日和次日2次TnI均正常。

临床决策分析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的选择

尽管暂时不能明确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原因,但对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需急诊处理以改善房室传导,将心率提高到50次/分以上,以降低猝死的危险。一般予异丙肾上腺素0.5~1μg/min静脉泵入,情况紧急时可植入临时起搏器以保证基本心率在50次/分以上。该患者在泵入异丙肾上腺素后,心室率加快至65~105次/分,于次日中午停用异丙肾上腺素。连续2天心电图均显示窦性心律、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心率80次/分左右。动态心电图检查(图5)则发现患者夜间仍有间歇性房室传导阻滞,最长R-R间歇3.8秒。故建议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器,但患者拒绝了。

图5 动态心电图

针对高血压,给予缬沙坦80mg qd和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 bid口服,血压逐渐降低并稳定于120/80mmHg左右。

经上述治疗,患者的心悸、气短、头晕等症状得到了有效缓解。患者拒绝安装永久起搏器,要求带药回家并办理了离院手续。

患者出院1周后又出现胸闷、气短症状,故再次到我院急诊室就诊。当时查体:血压160/90mmHg,心率49次/分。心电图(图6)仍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49次/分),交界区逸搏心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这次患者及家属同意安装永久起搏器,遂收入院。

图6 心电图(再次就诊时)

首次入院后,化验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TnI、血气分析、甲状腺功能和凝血指标均基本正常;血常规:白细胞(11.22×109/L)、红细胞(5.11×10112/L)均偏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0.8%,血红蛋白(147g/L)和血小板(275×109/L)正常。血沉3mm/h。高敏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10.74mg/L)。空腹血糖偏高(6.42mmol/L),甘油三酯高(2.23mmol/L),胆固醇偏低。

超声心动图(图7)示:左心房(49mm)和左心室(左室舒张末期内径62mm)增大,左心室壁增厚(室间隔18mm、后壁16mm),二尖瓣少量反流,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左室射血分数60%。右室21mm。

这次超声心动图与急诊的床旁超声心动图相比,更准确地测量了心脏各房室的大小、室壁厚度和心室的功能。从上述数据可知,有显著的左室壁增厚,这似乎不能以高血压来解释,而更应该考虑为“肥厚型心肌病”。

心脏远达X线片(图8)显示:两肺轻度淤血、主动脉结宽、肺动脉段平直、左室增大,心胸比0.58。

图7 2010年8月23日UCG示室间隔和左室后壁增厚

图8 X线胸片

根据上述症状、体征和各项检查结果,当时临床诊断为“心律失常、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交界区逸搏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高血压病、左室肥大;高脂血症。”于8月25日植入DDD双腔起搏器,术后心电图(图9)示窦性心律和心室起搏心律。在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20mg bid、缬沙坦胶囊80mg qd的基础上,加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25mg bid。患者胸闷、气短等症状缓解,血压稳定于120/80mmHg,心率70次/分左右。病情好转出院,坚持服上述药物治疗。

图9 起搏器术后心电图

随诊和病情变化

患者出院后坚持口服降压药,定期来我院门诊随诊。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起搏器功能正常。植入起搏器2个月后(2010年10月28日),复查心脏远达片(图10)示:两肺纹理重,未见实变,主动脉结宽,肺动脉段平直,左室增大,起搏电极尖端分别位于右房和右室流入道近心尖部,心胸比0.60。复查超声心动图显示:左房(47mm)左室(左室舒张末期内径62mm)大小和左室壁厚度(室间隔16mm、左室后壁14mm)与2个月前比较无显著变化,但LVEF(45%)较前降低,二尖瓣少中量反流。针对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减低,在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20mg bid、缬沙坦胶囊80mg qd、酒石酸美托洛尔片25mg bid的基础上,加服地高辛0.125mg qd和利尿剂治疗。病情相对稳定了3个月。

图10 心脏远达片

植入起搏器半年后,即2011年2月,患者开始出现活动后喘憋、出汗、周身乏力、恶心,咳嗽咳痰,痰中带血。曾在外院以肺炎治疗1个月,但上述症状不能缓解,而气短加重,遂于3月10日就诊我院门诊,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图11)“左室舒张末内径74mm,左室射血分数20%,右心室前后径31mm,室间隔及左室后壁的厚度均为10mm,室壁弥漫性收缩功能减低,二尖瓣中量反流。”与4个月前相比,心脏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原来显著肥厚的左心室壁,厚度恢复正常,而左心室腔则显著扩大,左室收缩功能显著减低,呈现扩张型心肌病样的改变。

复查心脏远达片(图12)示双肺纹理重,未见实变,主动脉结宽,肺动脉段平直,左房室增大为主,心胸比0.59。

由于患者病情恶化,于2011年3月19日患者被收住院治疗。入院时患者仍然气短、咳嗽、不能平卧,伴多汗、纳差、恶心、呕吐。查体:血压106/70mmHg,心率110次/分,心律不齐,双肺呼吸音低,肺底闻及湿性啰音,腹部平软,无颈静脉充盈、肝脏肿大和下肢水肿。

心电图(图13)显示:窦性心动过速或房性心动过速,心室起搏心律。

图11 超声心动图(2011年3月10日)

图12 心脏远达片(2011年3月10日)

图13 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偶发室早,起搏器工作方式VAT

入院后复查超声心动图(图14)结果与半月前门诊结果一致,示“左房内径53m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69mm,左室射血分数20%,室间隔及左室后壁的厚度均为10mm,左室壁运动幅度弥漫性减弱,室壁收缩增厚率明显减低,二尖瓣中度关闭不全”。复查心脏远达片示双肺淤血较前加重(图15)。

图14 2011年3月24日UCG示左房左室明显扩张,室间隔和左室壁不厚,LVEF 20%

图15 2011年3月24日X线胸片表现

血气分析示轻度呼吸性碱中毒。血常规示白细胞偏高10.17×109/L,中性粒细胞占63.7%,红细胞和血小板正常。化验ALT、肌酐、电解质、心肌酶、血脂均正常,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均高(分别为37.7μmol/L和8.8μmol/L),血尿酸高(747.46μmol/L),空腹血糖偏高(6.36mmol/L),TnI阴性。NT-proBNP显著升高(高出正常上限10倍)。

小结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参考文献

1.Cooper LT Jr.Giant cell myocarditis:diagnosis and treatment.Herz,2000,25(3):291-298.

2.Cooper LT Jr,Berry GJ,Shabetai R.Multicenter Giant Cell Myocarditis Study Group Investigators Idiopathic giant-cell myocarditis-natural history and treatment.N Engl J Med,1997,336:1860-1866.

3.Isaac Bendayána,Maria G.Crespo-Leiroa,Maria J,et al.Giant Cell Myocarditis and Heart Transplantation.The Journal of Heart and Lung Transplantation,2008,27(6):698-699.

4.Kandolin R,Lehtonen J,Salmenkivi K,et al.Diagnosis,treatment,and outcome of giantcell myocarditis in the era of combined immunosuppression.Circ Heart Fail.,2013,6(1):15-22.

上一篇:病例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 下一篇:病例 隐匿性左室流出道梗阻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