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
病例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
案例诊断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基本病情

2013年7月3日,这位75岁的女性患者第二次住院了。

4年前,即2009年9月,患者初次出现了活动时胸闷、心悸、气短等症状,休息后很快缓解。因其70多岁的年龄和6年的高血压史,很容易使人想到冠心病的可能。其心电图也确实表现为明显的ST-T异常,V4~V6导联ST段下移伴T波深倒(图1)。因此拟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而收住院进一步诊治。因其心电图的ST-T异常呈持续性改变,所以化验了TnI和CKMB,以明确是否发生了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结果2天内3次TnI和CKMB化验均正常,排除了急性心肌梗死。有经验的心血管病专科医生会考虑心肌病的可能,而超声心动图显示:左房35mm,左室40mm,LVEF 60%,室间隔10mm和左室后壁11mm,左室心尖部增厚(约15mm),主动脉瓣三叶,瓣缘增厚、钙化,开放受限,轻度狭窄,关闭尚可,余瓣膜形态运动未见明显异常,心包腔内未见异常。这一结果告诉我们,患者可能有“肥厚型心肌病”。冠脉造影也未见狭窄病变(图2),进一步除外了冠心病。为了进一步明确患者心脏结构的异常,进行了心脏磁共振检查,结果也显示心尖部心肌增厚(图3)。至此,患者“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有了充分的影像学的根据。结合病史,诊断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主动脉瓣轻度狭窄、高血压病”。经口服依那普利5mg bid和地尔硫䓬30mg tid治疗,患者血压稳定于120/80mmHg,心率维持于70次/分,上述症状缓解,出院后长期服药治疗,3年半时间内病情相对稳定。

图1 2009年9月心电图示V3~V6导联ST段下移0.1~0.2mV,T波倒置

图2 冠状动脉造影(2009年9月)未见明显狭窄病变

图3 心脏MRI:心尖部心肌增厚,收缩期心尖部闭塞

左室两腔位舒张期(A)和收缩期(B)四腔位舒张期(C)和收缩期(D)

这次住院是因为,近半年来患者活动耐力降低,上3层楼时感气短,并且出现了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和间断下肢水肿,患者多次于夜间睡眠中憋醒,坐起后缓解。考虑患者有心力衰竭的表现,门诊予调整药物治疗,加用托拉塞米10mg qd和补钾治疗,同时考虑地尔硫䓬可能加重下肢水肿,因此停用地尔硫䓬,换用比索洛尔5mg qd,依那普利也换为长效制剂福辛普利。经调整治疗,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和间断下肢水肿基本缓解。入院前3天,患者在劳累后,胸闷、气短症状再次加重,并出现了双下肢轻度水肿。为进一步诊治,于2013年7月第二次住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近4年血压控制良好。个人史无特殊。家族无类似疾病和猝死患者。

从上述病史可知,近半年来,患者出现了心力衰竭的典型症状和体征。那么,在规范的药物治疗下,为什么患者的病情会加重。带着这个疑问,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体检和实验室等检查。

入院查体所见:T 35.5℃、P 75次/分、R 21次/分、BP 108/71mmHg。一般情况好,平卧位,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怒张,胸廓对称,心脏浊音界正常,心音清晰,律齐,心率75次/分,听诊无杂音,双肺呼吸音偏低,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腹部平软,肝脾未及。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

从体检结果可知,患者生命体征正常,但有钠水潴留的表现:呼吸较快,21次/分,呼吸音偏低,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是:①血常规、尿常规均正常。②血气分析:pH 7.508,PaCO34.1mmHg,PaO57.1mmHg,BE 3.8mmol/L,SaO2 92.4%。③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血沉、CRP、甲状腺功能均正常。④BNP 99.6pg/ml。⑤NT-proBNP 1107pg/ml。⑥血脂异常:甘油三酯2.28mmol/L、总胆固醇6.29mmol/L、LDL-C 3.82mmol/L、HDL-C 2.0mmol/L。⑦空腹血糖浓度升高(8.1mmol/L)。⑧糖化血红蛋白9.1%。⑨血尿酸升高(525.7μmol/L)。

上述实验室检查结果,首先提供了心力衰竭的证据:低氧血症和NT-proBNP升高(1107pg/ml)。同时发现新的异常:混合型高脂血症、糖尿病和高尿酸血症。

其他客观检查也发现了新的异常。

心电图(图4):窦性心律,心率75次/分,Ⅰ、aVL、V3~V6导联ST段下移0.1~0.2mV,伴T波倒置。与2009年9月心电图(见图1)比较发现,胸前导联T波倒置较前明显加深。

图4 2013年7月心电图。与上图比较,胸前导联T波倒置加深

超声心动图(图5、图6):左房内径36mm,左室舒张末内径41mm,EF 64%,室间隔13mm,左室心尖各段明显增厚,最厚处20mm,病变处回声增粗增强呈毛玻璃状,收缩期左室心尖部近于闭塞。主动脉瓣病变同前。舒张期二尖瓣血流频谱E/A比值小于1,组织多普勒二尖瓣环运动E'/A'小于1。

图5 二维超声心动图(心尖四腔位)示心尖部心肌明显增厚

图6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血流频谱E/A比值小于1

与4年前的超声心动图比较,心尖部心肌肥厚程度较前明显增加,由原来的15mm增加到目前的20mm。这一结果与心电图的表现一致,说明肥厚型心肌病的病变在进展。同时发现了左室舒张功能减低的表现:舒张期二尖瓣血流频谱E/A比值小于1,组织多普勒二尖瓣环运动E'/A'小于1。

心脏远达片(图7):两肺纹理重,主动脉结突出,肺动脉段平,心脏向左下稍扩大。这一胸片并非在患者症状最重时所拍,在患者已经加强利尿后2天,未能显示明显肺淤血的表现。

图7 心脏远达片(2013年7月)

从化验结果看,患者新出现了高血脂和糖尿病,血脂和血糖均未获良好控制。心电图上胸前导联T波较4年前明显加深,尽管4年前患者曾做冠状动脉造影无冠脉狭窄病变,这次由于这些新的变化,是否有了冠心病?为此行冠状动脉CT检查,冠状动脉仍未见狭窄病变,再次排除了冠心病。

临床决策分析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选择

针对该患者的病情,其治疗的目标是

1.缓解心力衰竭的症状;

2.各种临床合并症的治疗 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3.防止再次发生心力衰竭的急性加重;

4.预防猝死。

由于没有左室流出道梗阻,合并的主动脉瓣狭窄程度不重,没有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的指征,主要是药物治疗。分别服用托拉塞米20mg qd及氯化钾缓释片,以缓解钠水潴留所造成气短和下肢水肿症状;口服福辛普利10mg qd以控制血压,并改善心肌重构;口服比索洛尔7.5mg qd,以预防猝死,并改善心肌重构;口服阿卡波糖50mg tid,以控制血糖;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 qn以降低过高的血脂。同时予饮食控制。5天后患者气短和下肢水肿症状缓解,血压维持在110~120/70~75mmHg,心率65次/分左右。病情好转后出院,坚持上述药物治疗。

小结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冠心病 下一篇:病例 呈肥厚型心肌病样改变的其他心肌疾病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