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胃息肉切除术后出血
病例 胃息肉切除术后出血
作者
陈洁
案例诊断
胃息肉切除术后出血
导读

胃息肉是来源于胃黏膜上皮组织的一类良性肿瘤。根据胃息肉的组织学可分为两种主要类型:肿瘤性者即胃腺瘤性息肉,非肿瘤性者包括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和炎性息肉。山田将胃内隆起性病变按其形态不同分为四型。Ⅰ型:隆起性病变的基底部较平滑,与周围黏膜无明确的分界;Ⅱ型:隆起与基底部呈直角,分界明显;Ⅲ型:隆起性病变的基底部较顶部略小,与周围黏膜分界明显,形成亚蒂;Ⅳ型:隆起的基底部明显小于顶部,有明显的蒂部。

胃镜下80%左右的息肉位于胃体部和胃窦部,呈丘形、半球形、球形、卵圆形或手指状向腔内局限性隆起,注气后不消失。多为单个,约占80%,多个者占20%左右。直径自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多在0.5~1.0cm,直径小于2cm者占96.4%,少数直径大于2cm。小息肉常无蒂,大息肉则多带蒂。息肉表面一般光滑,有时呈桑葚状、颗粒状,少数呈分叶状。有时息肉表面黏膜可见细小血管或有糜烂、出血。有些息肉较大,蒂较短,血供丰富,可见到息肉随血管搏动而抖动。

胃内息肉数量少于10个者,都应内镜下切除全部息肉,做病理组织学检查。内镜下切除术方法较多,包括活检钳咬除、电热活检钳摘除、圈套后电凝电切、激光及微波烧灼法等。对于较大的息肉,常用高频电凝电切的方法进行治疗。该方法操作简单,创伤小,费用低,近期疗效好。但是,往往较大的息肉血供丰富,切除后即刻出现创面出血或者术后迟发性出血。根据不同的出血情况,可单独或联合使用内镜下注射止血、钛夹止血或氩离子凝固术止血等。

病历摘要

一般情况:患者张××,男,62岁,胃镜检查时间2012-04-05。

主诉:体检发现胃多发息肉。

简要病史:患者老年男性,体检行胃镜检查时发现胃窦部多发息肉样隆起,最大一枚位于胃窦前壁,大小约2.5cm×2.5cm,表面黏膜充血,呈颗粒样改变,基底部带短、粗蒂,息肉随血管搏动而抖动。患者有高血压病史,长期口服降压药,血压控制理想。否认长期口服阿司匹林等药物史。否认有长期吸烟、饮酒史,否认肝炎病史。入院后查体无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血小板274×109/L,PT 12.3秒。

治疗过程

完善各项检查后行胃镜下息肉摘除术。选用圈套器电凝电切术。将圈套器张开到最大径后,从息肉头端往下套至其基底部,收紧,连接ERBE高频电,通以混凝混切80W功率高频电流,将息肉完整切除。见创面有动脉搏动性出血,生理盐水冲洗创面,明确出血部位后,镜下予以Olympus长臂135°钛夹5枚夹闭出血动脉,活动性出血停止。随后,于创面基底部分2点注射1︰10000肾上腺素补充止血治疗(图1)。患者于术后第1天进食流质,第2天进食半流质,无呕血、黑便等不适。

A.胃窦前壁见一大小约2.5cm×2.5cm息肉,表面黏膜充血,呈颗粒样改变,基底部带短、粗蒂;

B.息肉完整切除后见创面有动脉搏动性出血;

C.予以长臂135°钛夹5枚夹闭出血动脉,活动性出血停止

图1 胃息肉切除术后出血及止血

诊治体会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专家点评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胃体下部毛细血管扩张伴出血内镜下止血夹止血术 下一篇:病例 胃癌术后-输出袢近端溃疡(Forrest Ⅱa)内镜下止血术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