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胃底Dieulafoy病内镜下止血夹止血术
病例 胃底Dieulafoy病内镜下止血夹止血术
作者
青海涛
案例诊断
Dieulafoy病
导读

Dieulafoy病又称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多认为是浅表的黏膜损伤致先天发育异常的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所致。约2%的上消化道出血为本病所致。出血部位隐匿,整个消化道均可发生,包括小肠和结肠均有文献报道;80%病灶位于贲门下6cm,尤其以小弯侧多见。本病主要表现为无痛性反复消化道出血,出血呈突发性、间歇性。病情凶险,多伴随失血性休克。内镜特点:孤立性黏膜缺损,直径多在2~5mm范围内,其周围无明显炎症;黏膜缺损中央可见突出的血管走行;于裸露血管上可有血痂、渗血或可见搏动性出血。文献报道胃镜检查一次检出率<30%。治疗措施:主要采用内镜治疗,主要包括:注射治疗、止血夹治疗、套扎治疗、APC及热凝固治疗等;内镜治疗失败时可考虑手术治疗:广泛楔形胃切除及近端胃大部切除疗效确切。

病历摘要

一般情况

患者张××,男,16岁。

主诉

反复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伴黑便1周。

简要病史

患者于1周前(2011-07-06)运动后出现头晕不适,伴视物旋转、乏力,后出现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1次,量约10ml,排黑色软便1次,量约30ml,无伴腹痛。起病第二天(07-07)凌晨晕厥1次,无抽搐、呕吐。遂就诊于当地医院,急查血红蛋白67g/L,急诊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予输浓缩红细胞12U、补液、抗休克及止血等治疗,住院期间仍间断排柏油样大便及少量血便。行小肠造影检查未见异常。家属要求转上级医院治疗。门诊拟“消化道出血”收入我科。 既往体健,发病前无NSAIDs服用史。T 36.5℃,P 86次/min,R 18次/min,Bp 109/54mm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急性病容,轮椅推入病房,自动体位,神清合作。重度贫血貌,睑结膜及甲床苍白。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无肝掌、蜘蛛痣。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巩膜无黄染。心、肺、腹检查未见明显阳性体征。2011-07-07外院血红蛋白67g/L;大便潜血(+);2011-07-08外院急诊胃镜: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2011-07-11外院小肠DSA:未见明显异常;2011-07-11外院血红蛋白91g/L。

治疗过程

入我院后予生长抑素及止血、补液、抑酸等处理,患者病情波动,反复出现黑便,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差,数次急诊胃镜检查均未发现病灶。普外科及介入科等相关科室会诊拟行剖腹探查。在进行术前准备阶段,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大量呕吐鲜血约2000ml,再次急诊胃镜检查发现胃底Dieulafoy病并出血,并及时行内镜下止血(图1),患者症状好转出院,随诊1年余未再次出血。

A.食管内并未见活动性出血灶;

B.进镜至胃内,可见胃底、胃体上部大量新鲜积血;

C.逐步进镜至胃角、胃窦、十二指肠降部,均未见出血灶;

D.退镜至胃底,反复观察,也未见出血灶,但患者胃底大量积血;

E.将检查体位改为右侧卧位,发现胃底大弯侧左前壁存在喷射性出血灶;

F.予数枚钛夹夹闭止血并获得成功

图1 急诊胃镜诊疗图片

诊治体会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专家点评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内镜下组织胶注射 下一篇:病例 胃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