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门失弛缓症(esophageal achalasia)又称贲门痉挛、巨食管,是由食管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食管缺乏蠕动,食管下端括约肌(LES)高压和对吞咽动作的松弛反应减弱。临床表现为咽下困难、食物反流和下端胸骨后不适及因食物反流误吸入气管所致咳嗽、肺部感染等症状。在美国每10万人中约有3~13人患该病,我国目前尚缺乏大批人群发病率的统计资料,但发病率似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临床主要为散发病例报告,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中青年为主,年龄在20~50岁者居多,男女发病率接近。其主要病理改变为食管壁间神经丛的节细胞数量减少甚至消失,可累及整个胸段食管,以食管中下部最明显。该病治疗不及时有潜在发生食管癌的危险。
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目的在于降低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使食管下段松弛,以解除括约肌痉挛、缓解症状为目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及手术治疗三方面。内镜治疗措施主要有:贲门气囊扩张术、内镜下肉毒素注射、自膨胀型支架植入术以及经口内镜肌切开术(POEM);手术治疗方式为外科Heller肌切开术。其中POEM术是2008年首次运用于临床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内镜微创新技术,结合内镜微创以及外科Heller肌切开的优点,短期随访效果明显。
一般情况:患者刘××,男,28岁,入院时间2011-08-11。
主诉:吞咽困难2年余。
简要病史:2年前吞咽困难,可进全流食,不能进固体食物,并胸痛,偶有反流症状,胃镜检查未见异常,食管造影提示贲门失弛缓症。入院前3个月在外院行球囊扩张术,术后有好转,可进半流食,仍不能进固体食物,遂来我院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