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平滑肌瘤是食管的良性肿瘤,起源于肌层。可发生于食管的任何部位,国内报道以中段最多见,下段次之,上段最少,绝大部分为单发,呈圆形、椭圆形,也有不规则形状,如分叶形、马蹄形。肿瘤质坚韧,多有完整的包膜,表面光滑。主要向腔外生长,生长缓慢,切面呈白色或带黄色。组织切片见为分化良好的平滑肌细胞,长梭形,边界清楚。约半数平滑肌瘤患者完全没有症状,是因其他疾病行胸部X线检查或胃肠道造影发现的。有症状的也多轻微,最常见的是轻度下咽不畅,很少影响正常饮食。病程可达数月至十多年,即使肿瘤已相当大,因其发展很慢,梗阻症状也不重,这点在鉴别诊断上有重要意义,与食管癌所致的短期内进行性吞咽困难不大相同。部分患者诉疼痛,部位不定,可为胸骨后、胸部、背部及上腹部隐痛,很少剧烈疼痛。有1/3左右患者有消化功能紊乱,表现为胃灼热、反酸、腹胀、饭后不适及消化不良等。个别患者有呕血及黑便等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可能因肿瘤表面黏膜糜烂、溃疡所致。食管平滑肌瘤的治疗以往多采取外科开胸手术治疗,随着内镜技术的进展,可在内镜下进行微创治疗。隧道法剥离食管平滑肌瘤可以较好地处理剥离过程中的穿孔。
一般情况
患者朱××,男,58岁。
主诉
反酸2年。
简要病史
患者因反酸2年就诊,常规胃镜检查发现食管距门齿约25cm处大小约1.0cm×1.2cm广基隆起,超声内镜示固有肌层来源低回声病灶。
考虑诊断食管平滑肌瘤,采用隧道法完整剥离,术中肌间小血管出血,电凝止血后出血停止,钛夹封闭隧道口(图1)。术后静脉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埃索美拉唑(耐信),40mg,iv gtt,qd]5天,患者术后3天开始进食,5天出院。病理结果为食管平滑肌瘤。






图1 内镜图片
A.食管距门齿约25cm隆起病灶;B.超声内镜示病灶起源于固有肌层;C.隧道法暴露病灶;D.瘤体完整剥离后创面;E.隧道口;F.切除标本大小约1.0cm×1.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