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74岁,右利手,退休人员,受正式教育15年。患者于2010年6月21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气促,就诊于当地卫生院,诊断为“心房颤动”,予对症治疗。2010年6月22日晚患者突然出现不认识家人、语言表达障碍、性格改变,伴头晕,无头痛、无恶心呕吐、无四肢抽搐、无四肢活动不利,约数分钟又能认出家人,未予重视。2010年6月23日患者家人发现患者语言表达障碍有所加重,遂就诊于当地医院,头颅CT示:左颞枕部梗死,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保护脑细胞、化痰护胃等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头晕、语言障碍等症状较前好转出院。2010年7月14日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阅读汉字困难,情绪激动,就诊我院急诊科,2010年7月15日转入神经内科。
既往史:糖尿病史10余年,予阿卡波糖控制血糖,自诉血糖控制可,未正规监测血糖;高血压史6年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控制血压,未正规监测血压;慢性支气管病史20余年;患者自诉约20岁开始有哮喘病史,约每年发作一次,最近一次为2010年6月曾食用海鲜,哮喘发作一次。否认其他食物、药物过敏史,否认肝炎、结核等病史,否认手术、外伤、输血史,疫苗接种史不详。
入科查体:体温36.8℃,脉搏70次/分,呼吸19次/分,左侧血压144/92mmHg。神清,精神可。语言表达障碍,阅读汉字困难。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伸舌居中,双侧鼻唇沟对称。双肺呼吸音略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75次/分,律不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查体未见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深浅感觉未见明显异常,双侧病理征阴性。
辅助检查:入科后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甲状腺功能、凝血功能、肿瘤标志物等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甘油三酯:2.02mmol/L;空腹血糖:7.02mmol/L;糖化血红蛋白:8.6%;肺部CT:肺气肿表现,两侧胸膜局部改变。颈部血管B超及超声心动图:①双侧颈动脉硬化伴多发粥样斑块形成;②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中度)伴关闭不全(中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轻-中度),三尖瓣反流(轻度),肺动脉收缩压增高。头颅MRI提示左侧大脑后动脉梗死,累及左侧枕颞区腹侧皮质、海马和背部白质(图1)。

图1 MRI显示左侧枕颞区腹侧皮质(A、B箭头)、海马病灶(C、D箭头),同时胼胝体压部保留(E箭头)(A和C:T1序列;B、D和E:T2序列)
入院时诊断:脑梗死;心房颤动;高血压3级,极高危组;2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
诊疗经过: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予阿托伐他汀钙降脂、硫酸氢氯吡格雷抗血小板、阿卡波糖及瑞格列奈控制血糖、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控制血压、胞磷胆碱营养脑细胞、盐酸舍曲林改善情绪及补液等对症处理,患者情绪稳定,同时阅读功能逐渐恢复,住院期间阅读功能康复过程中表现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患者入院时进行语言功能评估,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制定的汉语失语症检查法(the aphasia battery of Chinese,ABC)评估患者的一般语言功能,结果表明患者有严重的阅读障碍,伴有轻度的书写障碍,而口语表达和理解保留。语言流利,无空话、赘语和错语。患者主要障碍是不能读出任何汉字,尽管患者可以正确指出所听到的所有汉字(听字辨认:10/10,要求患者先听检查者报出一个汉字,然后患者从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一个字)。书写能力包括自发书写和抄写相对保留。因此,根据ABC检查,此时患者表现为纯失读伴轻度失写。
第二阶段:入院后一周,患者此时阅读功能有一定的恢复,书写能力大部分恢复。此时患者阅读过程中有两个特点,首先是低效率的逐个部件(radical-by-radical,RBR)阅读的方式,如读“阁”时,“门字里一个各,亭台楼阁的阁”,但效率低下,只有极少数的汉字能通过这种方式识别;其次为整合障碍,如读“样”,患者能读出偏旁部首“木”、“羊”,但不能将其整合成一个整字“样”。
出院诊断:脑梗死;纯失读症;心房颤动;高血压3级,极高危组;2型糖尿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
随访:发病后8个月随访患者,选用80个高频汉字,要求患者尽可能快的朗读汉字,结果发现患者大部分汉字基本上都能朗读,但速度明显变慢,均每个汉字需要2秒以上。
1.高素荣.汉语失语检查法标准化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2,6:125-128.
2.Cohen L,Dehaene S,Naccache L,et al.The visual word form area:Spatial and temporal characterization of an initial stage of reading in normal subjects and posterior split-brain patients[J].Brain,2000,123:291-307.
3.Cohen L,Lehéricy S,Chochon F,et al.Language-specific tuning of visual cortex?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the Visual Word Form Area[J].Brain,2002,125:1054-1069.
4.Shan CL,Zhu RJ,Xu MW,et al.Implicit reading in Chinese pure alexia[J].Brain and language,2010,114:147-156.
5.马林,翁旭初,孙伟建,等.纯失读症患者阅读功能恢复机制的功能MRI初步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38:410-413.
6.李然,高素荣.纯失读者动物词汇保留一例[J].卒中与神经疾病,1996,3:138-140.
7.林谷辉,陈卓铭.汉语纯失读症(附1例报告)[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9,25:52-53.
8.Yin WG,Butterworth B.Chinese pure alexia[J].Aphasiology,1998,12:65-76.
9.全仁子,全顺子.命名性失语伴纯失读一例报告[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2000,26:52.
10.黄红星.纯失读症1例报告[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3,16:96.
11.单春雷,于美霞,徐兆强,等.汉语纯失读症患者的评价与初步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15-18.
12.张娜,翁旭初,罗本燕.左侧颞枕叶出血所致的失读伴失写1例报告[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6,32:313.
13.罗薇,李胜利.汉语纯失读症个案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1066-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