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2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合并全身性低灌注后的结局
病例 2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合并全身性低灌注后的结局
案例诊断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病例简介

例1

患者男,58岁,汉族。主因“右上肢无力37日,加重伴意识障碍27日”于2010年9月5日入我院。患者于入院前37日无明显诱因突发右上肢无力,伴言语不清,尚能行走,发病当日就诊于当地医院,发病初右侧上肢血压为200/100mmHg,行颅脑CT示左侧半卵圆中心腔隙性脑梗死,给予抗血小板等治疗,具体用药方法和剂量不详,症状基本缓解。10日后患者输注某种中药制剂时发生全身红疹,右上肢血压下降至70/60mmHg,意识不清,二便失禁,转入重症监护室治疗,具体诊疗过程不详。6日后由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家属诉患者可睁眼,但不能与外界交流,不能理解语言,二便失禁。当地医院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等药物治疗,病情无明显改善转来我院进一步诊治。

既往史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吸烟史40年,平均20支/日,未戒烟;饮酒史20年,平均每日约50ml白酒。

入院查体

体温37.5℃,脉搏87次/分,右上肢血压130/75mmHg,左上肢血压138/80mmHg,内科查体:颈部听诊无血管杂音,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湿性啰音,心率87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神经系统查体:去皮层状态,可自行睁眼,对外界言语刺激无反应,不能交流,有觉醒睡眠周期,双侧瞳孔等大正圆,直径2.0mm,光反射灵敏,余颅神经查体不合作,双上肢屈曲挛缩,疼痛刺激后肢体有躲避反应,给予疼痛刺激后左侧上肢肌力2级,右侧上肢肌力2级,双侧下肢肌力3级,四肢腱反射亢进,下颌反射阳性,双侧Babinski征、双侧Hoffmann征、双侧Chaddock征阳性,双侧腹壁反射、提睾反射消失。

辅助检查

入院后行颅脑MRI(2010年9月9日)检查示双侧额、颞叶皮层、尾状核、壳核对称性长T2信号,额、颞叶皮层萎缩,DWI(2010年9月9日)上述部位呈高信号。MRA(2010年9月9日)示双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右侧颈内动脉狭窄(图1)。

图1 大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男,58岁

A、B.DWI示双侧额叶皮层、尾状核、壳核高信号(箭头);C.颅脑MRI T2横断面像示双侧额叶皮层、尾状核、壳核对称性长T2信号(白箭头),额、颞皮层萎缩(黑箭头);D.颅脑MRA示双侧大脑中动脉闭塞(白箭头),右侧颈内动脉狭窄(黑箭头)

诊断

缺血缺氧性脑病,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合并过敏性休克致低灌注。

治疗经过

给予阿司匹林100mg鼻饲,1次/日。同时给予抗感染、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患者神经系统症状无明显改善,于2010年10月21日转回当地医院继续行抗感染及对症支持等治疗,继续口服阿司匹林100mg,1次/日。未随访。

例2

患者男,50岁,汉族。因“头晕10小时,左侧肢体力弱4小时”于2007年12月19日入我院。患者于2007年12月19日6∶30起床后突发头晕,呈持续性,伴阵发性双颞区、后枕部闷痛,尚可耐受,感心慌、气短,四肢发软,视物模糊,行走4~5步后即跌倒,精神差,思睡,与家人对话时发现言语不清,无视物旋转、无恶心、呕吐。12∶30左右突发左侧肢体力弱,搀扶下可行走、左手可持物。

既往史

发现血压增高2年余,最高达180/130mmHg,未系统监测血压及服药,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无肝炎、结核等急慢性传染病史。吸烟33年,约20支/日;饮酒30余年,白酒约250ml/d,发病前一天晚入睡前无不适。

家族史

其父亲及一兄均患有脑梗死。

入院查体

体温36.5℃,脉搏78次/分,右上肢血压165/90mmHg,左上肢血压170/90mmHg,内科查体:颈部听诊无血管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78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神经系统查体:构音障碍,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均正常,左侧视野同向偏盲,左侧鼻唇沟变浅,示齿口角右偏,伸舌左偏,左侧肢体轻瘫试验阳性,左侧上下肢肌力4+级,右侧上下肢肌力5级,左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欠稳准,左下肢痛觉减退,左侧膝腱反射活跃,左侧Babinski征、Chaddock征阳性。

辅助检查

MRI(2007年12月19日)示右侧丘脑、颞叶内侧及枕叶多发长T1、长T2信号,DWI呈高信号。MRA示右侧大脑后动脉未显影(图2)。

图2 大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男,50岁

A.第1次住院颅脑DWI示右侧颞叶内侧,枕叶高信号(箭头);B.第1次住院颅MRA示右侧大脑后动脉未显影(箭头);C.第3次住院DWI示右侧桥脑高信号(箭头所示);D.第3次住院MRA示右侧大脑后动脉狭窄(虚线箭头),右侧椎动脉闭塞(白箭头),基底动脉狭窄(黑箭头)

诊断

脑梗死、右侧大脑后动脉、大动脉粥样硬化、动脉至动脉栓塞可能性大。

治疗经过

给予阿司匹林100mg,1次/日。治疗10日后出院,出院时左侧视野偏盲,左侧膝腱反射活跃,左侧Babinski征、Chaddock征阳性,其他症状体征消失。嘱出院后继续服用阿司匹林100mg,1次/日,酒石酸美托洛尔12.5mg,2次/日,辛伐他汀10mg,1次/日。

第2次住院:2008年4月4日患者因上消化道大出血入我院消化科。出血量约3000ml,急诊室测血压最低至0mmHg。急诊胃镜检查发现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经抗酸、止血、补液、输血等治疗后,休克纠正,未出现神经系统新发症状,住院期间未请神经内科会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不详。

第3次住院:主因一过性视物模糊,左侧肢体无力、饮水呛咳于2009年7月20日第3次入我院。

入院查体

体温36.2℃,脉搏80次/分,右上肢血压100/60mmHg,左上肢血压110/65mmHg。内科查体:颈部听诊无血管杂音,双肺呼吸音清,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0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神经系统查体:神志清楚,构音障碍,左侧鼻唇沟变浅,示齿口角向右侧偏斜,饮水呛咳,无吞咽困难,左侧软腭活动度低,悬雍垂右偏,咽反射存在,左侧上、下肢近端肌力4级,远端肌力3级,右侧肢体肌力5级,左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不稳、不准。左侧Babinski征、Chaddock征阳性。

辅助检查

DWI(2009年7月20日)示右侧脑桥高信号。MRA(2009年7月20日)示右侧椎动脉未显影,右侧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狭窄。与2007年12月首次住院时MRI影像对比显示,除3年前梗死遗留病灶及本次脑桥新发梗死外,其他部位无梗死灶(图2)。

诊断

桥脑梗死,基底动脉狭窄导致穿支动脉开口闭塞可能性大,不排除右侧椎动脉闭塞通过动脉至动脉栓塞机制而导致桥脑梗死。

治疗经过

给予口服氯吡格雷75mg,1次/日,阿托伐他汀20mg,1次/日,法莫替丁20mg,1次/日治疗,住院14日出院。出院时无饮水呛咳,左侧肢体肌力5-级,左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不稳、不准。左侧Babinski征、Chaddock征阳性。出院医嘱:氯吡格雷75mg,1次/日,阿托伐他汀20mg,1次/日,法莫替丁20mg,1次/日。随访至今,未出现新的神经系统症状。

讨论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专家点评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左侧锁骨下动脉支架断裂伴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 下一篇:病例 双侧延髓内侧梗死误诊1例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