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1例颈内动脉闭塞患者动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术报告
病例 1例颈内动脉闭塞患者动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术报告
案例诊断
颈内动脉闭塞
病例简介

患者男,40岁,主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2小时”于2011年3月30日入院。患者2小时前安静状态下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清、不能行走、意识模糊。无视物旋转、视物成双、耳鸣、恶心、呕吐,无饮水呛咳及吞咽困难,无流涎,无肢体抽搐,无大小便失禁。当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行头颅MRI示:右侧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岛叶及右侧基底节区等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可见大片浅淡状略长T1、长T2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呈略高信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T2序列呈轻度高信号,右侧脑回肿胀,脑沟变浅;右侧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流空效应消失;考虑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早期大面积脑梗死(图1)。为进一步诊治收入神经内科监护室。

图1 发病2小时后头颅MRI结果(2011年3月30日),轴位DWI右侧颞叶、顶叶高信号(箭头),考虑急性脑梗死

既往史

吸烟史20年,10支/日;否认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病史及饮酒史,无家族遗传史。

入院查体

体温36.5℃。左侧上肢血压124/76mmHg,右侧上肢血压130/81mmHg。心率76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双侧颈动脉听诊区未闻及杂音。神经系统检查:嗜睡,言语不清,理解力、定向力、计算力、记忆力尚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mm,对光反射灵敏,双眼向右侧凝视,未见眼震,咀嚼肌尚可,左侧面纹浅,伸舌左偏,双侧肢体肌张力正常,肌力左上、下肢0级,右侧上、下肢5级,四肢腱反射(++),双侧Babinski征阴性,感觉检查不合作,颈软,无抵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定神经功能损伤,评分13分。

实验室检查

1.血液生化检查

餐后血糖6.97mmol/L,肝功能、肾功能、血脂正常,血常规、凝血功能正常。

2.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37.69μmol/L(4~15.4μmol/L),高于正常参考值。

影像学检查

于本院急诊发病2小时后行MRI检查(2011年3月30日):右侧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岛叶及右侧基底节区等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可见大片浅淡状略长T1、长T2信号,DWI呈略高信号,FLAIR/T2序列呈轻度高信号,右侧脑回肿胀,脑沟变浅;右侧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流空效应消失;考虑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早期大面积脑梗死(图1)。

2011年3月30日行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律,心率76次/分,ST-T正常范围。

2011年3月30日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右侧颈内动脉自分叉部变细,血流极缓慢,至海绵窦段闭塞(图2);左侧前交通动脉开放,右侧大脑前动脉A1、A2段显影,A1起始处闭塞(图3)。

图2 术前行DSA结果(2011年3月30日),侧位示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闭塞(箭头)

图3 术前DSA结果(2011年3月30日),正位示左侧颈内动脉造影通畅,右侧大脑前动脉A1起始段闭塞(箭头)

诊断与诊断分析

急性脑梗死。

病因分型

动脉粥样硬化性,责任病变血管右侧颈内动脉。

发病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

治疗经过

患者入院后(距发病4小时)给予DSA(2011年3月30日)指导下动脉溶栓治疗,DSA结果显示:右侧颈内动脉自分叉部变细,血流极缓慢,至海绵窦段闭塞(图2);左侧前交通动脉开放,右侧大脑前动脉A1、A2段显影,A1起始处闭塞(图3);右侧大脑后动脉不能代偿中动脉供血,左侧颈内动脉DSA示血流通畅(图3)。使用导引导管进入右侧颈内动脉,使用微导管Echelon-10配合微导丝进入颈内动脉,微导管造影找到血管闭塞处,考虑患者急性血栓可能性大,先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10ml经微导管缓慢注入接触溶栓,后经DSA检查示颈内动脉未通畅;再给予尿激酶20万单位加入生理盐水20ml经微导管缓慢注入接触溶栓,后DSA检查颈内动脉仍未通畅。之后改用Solitaire支架取栓,第一次取栓(图4)后行DSA可见颈内动脉通畅,右侧A1段显影正常,但大脑中动脉仍不显影(图5);反复使用支架再取栓两次后(图6),DSA示右侧大脑中动脉完全显影,但流速流量稍低,血管壁毛糙(图7)。再经导引导管,给予尼莫地平1mg缓慢注入,再给予尿激酶10万单位缓慢注入右侧颈内动脉。复查DSA右侧颈内动脉通畅,血管壁基本光滑,各主要分支动脉通畅,流速流量基本正常(图8)。术后给予阿司匹林100mg 1次/日、氯吡格雷75mg 1次/日(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钙20mg 1次/晚(调节血脂),依达拉奉30mg静点2次/日(清除自由基)。术后患者病情相对稳定,神经科查体:左上肢血压119/70mmHg,右上肢血压121/75mmHg,神清,言语较前清楚,理解力、定向力、计算力及记忆力尚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mm,对光反射灵敏,双眼活动充分,未见眼震。咀嚼肌尚可。左侧面纹略浅,伸舌略左偏。双侧肢体肌张力正常,肌力左侧上下肢4+级,右侧上下肢5级。四肢腱反射(++),感觉检查无异常。双侧Babinski征阴性。颈软,无抵抗。术后1日行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2011年3月31日)示:右侧基底节区、颞叶低密度影,提示新发梗死病灶(图9)。术后2日左侧肢体肌力恢复5级,术后3日复查头颅MRI(2011年4月2日)示:右侧基底节区、岛叶、颞叶、顶叶片可见大片状长T1、长T2信号灶,FLAIR为高信号,DWI为高信号,颞枕交界处、顶叶可见少许点状长T1、长T2信号,FLAIR为高信号,DWI为高信号,余脑实质未见明显异常,较入院时略增大(图10)。后给予氯吡格雷75mg 1次/日、阿托伐他汀钙20mg 1次/晚进行卒中二级预防治疗,好转出院,经15天、1个月、3个月后随访患者未有新发血管病事件发生。

图4 第一次取栓(2011年3月30日),箭头所示为取出新鲜血栓

图5 第一次取栓术后复查DSA(2011年3月30日),右侧颈内动脉通畅但右侧大脑中动脉血流仍未恢复(箭头)

图6 第三次取栓(2011年3月30日),箭头所示为新鲜血栓

图7 第三次取栓术后复查DSA(2011年3月30日),右侧颈内动脉通畅,大脑中动脉仍有残余狭窄(箭头)

图8 术后复查DSA(2011年3月30日),右侧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血流基本通畅

图9 术后头颅CT检查(2011年3月31日),右侧基底节区、颞叶低密度病灶未见出血(箭头)

图10 术后2日复查头颅MRI (2011年4月2日)轴位DWI,右侧基底节、岛叶、颞叶仍可见高信号病灶,提示新发梗死病灶(箭头)

讨论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专家点评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尤瑞克林与rt-PA联合治疗超早期缺血性卒中2例 下一篇:病例 经皮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所致血管狭窄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