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
患者男,73岁,体重70kg。因“突发昏迷、四肢瘫痪3小时”入院。患者因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住北京阜外医院,于2007年12月8日上午行冠状动脉支架术,术中于10:30左右发现患者呼之不应,未见肢体自主活动,双下肢屈曲立起不能。12:30检查患者处于昏迷状态,血压110/70mmHg,心率60次/分,呼吸20次/分,瞳孔针尖大小,对光反射未引出,四肢瘫痪,无自主运动,右Babinski征(+)。颅脑CT可见造影剂,未见出血及缺血灶(图1),考虑急性脑干卒中,发病<3小时,CT尚未出现病灶,有溶栓适应证。

图1 例1,急性脑干卒中患者影像学变化
A~C.治疗前颅脑CT,可见造影剂(黑箭头),未见出血及梗死灶;D.治疗后颅脑MRI,示丘脑卒中(黑箭头)
急救车迅速将患者转入我院神经内科病房。监护生命体征,继续输液、吸氧、抽血、配血及下胃管等;13:30开始溶栓,溶栓药物用到40mg时,患者的胃管中出现少量咖啡样物,考虑患者发生了上消化道出血,给予胃管中加入1000U凝血酶,并且立即停止溶栓治疗。此时患者仍然处于昏迷状态,四肢无自主运动。为挽救患者,将尤瑞克林1支(0.15PNA)溶于100ml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输入,持续1小时。患者于17:00开始清醒,四肢出现自主运动;未再出现消化道出血。12月9日,继续静脉输入尤瑞克林,1支/日,连续用10日。患者逐渐恢复,四肢肌力恢复至5级。发病第2日,患者可进食,拔除胃管;可排尿,拔除导尿管,行颅脑CT未见出血及缺血灶,颅脑核磁共振成像(MRI)显示丘脑卒中(图1)。患者发病为昏迷状态,瞳孔针尖大小,四肢瘫痪定位在脑干,为后循环缺血,经溶栓、尤瑞克林等治疗后,后循环缺血明显改善,MRI示丘脑卒中,临床未留有任何后遗症。
例2
患者女,67岁,体重75kg。因“突发右侧肢体无力3.5小时”入院。
患者于2008年5月15日洗澡后,突然出现右下肢无力,不能行走,坐位时向右侧倾斜,同时出现口角流涎,全身大汗,小便失禁,并逐渐出现右上肢无力,不能抬起。无意识丧失、肢体抽搐,无恶心、呕吐,言语欠清,无肢体麻木、吞咽困难,无头痛头晕、视物旋转,无耳鸣耳聋。患者遂到我院急诊,颅脑CT示多发腔隙性卒中,脑白质脱髓鞘(图2)。给予丹参酮、银杏叶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发病3.5小时收入院。

图2 例2,右侧额顶缺血性卒中患者颅脑CT,示多发腔隙性卒中,脑白质脱髓鞘
A.治疗前;B.治疗后
入院查体
血压160/70mmHg,心率80次/分,呼吸20次/分,神志清,言语正常,动眼充分,面部对称,右侧肢体肌力0级,左侧肢体肌力5级,感觉正常,腱反射存在,双侧Babinski征(+)。
既往史
缺血性卒中史4年,未留后遗症。初步诊断为缺血性卒中(右侧额顶)、冠心病、高脂血症、颈动脉硬化症、低钙血症。该患者颅脑CT未见出血,符合溶栓指征,按照0.9mg/kg的剂量,给予患者rt-PA 67.5mg溶栓治疗,其中7mg静脉推注,其余60.5mg溶于0.9%生理盐水100ml泵入。溶栓后2小时,患者右手肌力4级,右上肢和右下肢肌力1级。此时静脉输入尤瑞克林1支,1小时完成(30滴/分)。整个治疗过程,患者无不适主诉。尤瑞克林静脉输液,1支/日,连续用10日。患者神经症状逐渐好转;复查颅脑CT未见出血灶。同时给予抗血小板药,降血脂药治疗。治疗10日后,患者神清语利,右上肢肌力5级,右下肢肌力3+级,双侧Babinski征(+),生活基本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