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咳嗽,咳痰,发热伴肺部块状阴影
病例 咳嗽,咳痰,发热伴肺部块状阴影
案例诊断
肺隐球菌病
病例摘要

患者男性,63岁,于2009年7月22日入院。

一、主诉

咳嗽、咳痰半个月。

二、病史询问

(一)初步诊断思路及问诊目的

患者为老年男性,咳嗽,咳痰症状出现仅半个月,按照常见病优先考虑的原则应将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放在首位。因此,问诊的主要目的围绕患者起病的诱因,有无常见的疲劳、受凉、醉酒、病毒感染等感染性疾病的诱因;发病时主要症状及特点,如咳嗽、咳痰的性质、痰量、颜色等情况;伴随症状的情况,有无发热、畏寒、寒战、盗汗、胸痛等;目前的诊疗经过和治疗效果,详细询问具体的药物和疗程;以及患者既往有何种疾病、职业及嗜好、过敏史、接触史等一般情况。

(二)问诊结果及临床分析

患者现已退休,无不良嗜好史。既往身体健康,无呼吸系统和其他系统的疾病史,无外伤和手术史。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白色泡沫痰,量较多,痰液稀薄,易咳出,无发热,无胸痛,无咯血,未用药治疗,外院行胸部X线检查发现左肺团块影(未带来影像学资料),为明确诊治来诊。

通过问诊可明确,患者既往无呼吸系统疾病,本次发病出现咳嗽、咳痰,外院胸部X线发现左肺团块影。通过病史询问考虑患者可能为社区获得性肺炎、肺部恶性肿瘤或肺结核等常见病。

评价:该患者病程短,有呼吸道感染表现,按照常见病多发病优先考虑社区获得性感染等疾病无异议,特别是通过病史的询问,未发现有特殊的病史、接触史,这为以后的诊疗过程中所经历的曲折埋下伏笔。

三、体格检查

(一)重点检查内容及目的

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呼吸道症状,胸部X线显示左肺病变,因此在对患者进行系统、全面检查的同时,应重点注意患者的肺部体征,如呼吸音增强还是减弱,干湿啰音的分布。考虑到患者为老年男性,不除外恶性肿瘤,体检时不要遗漏浅表淋巴结的检查。

(二)体格检查结果及思维提示

体格检查结果:体温36.5℃,呼吸20次/分,脉搏80次/分,血压125/85mmHg。神志清楚,自主体位,口唇无发绀,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气管居中,无三凹征。胸廓对称,双侧呼吸运动度对称,双肺叩诊呈清音,双肺听诊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心界不大,心音有力,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四肢、神经等系统检查无异常。

患者为老年男性,无明显诱因出现呼吸道症状,胸部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虽无明显发热,但老年人肺部感染有时影像学改变与临床症状不平行。进一步的实验室和辅助检查诊断尤为重要,主要针对痰的细菌学和细胞学检查,以及胸部的影像学进行检查,必要时行支气管镜检查,为诊断提供依据。

评价:本患者在临床表现上无特异性,咳嗽、咳白色泡沫痰,量较多,痰液稀薄,易咳出,无发热,几乎是所有呼吸系统疾病共有的症状。本患者目前的症状体征,无脓性痰,白细胞不高,不支持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要注意肿瘤、真菌及少见的肺部疾病;此外,肺隐球菌病以及某些少见临床表现如上腔静脉阻塞、Pancoast综合征、Horner综合征等,通过系统查体均未见明显阳性体征,但进一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及病理学检查对于该患者的诊治非常重要。

四、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一)初步检查内容和目的

1.血常规:明确是否存在感染性疾病。

2.痰培养及药敏,痰涂片抗酸杆菌检测:明确病原体。

3.痰脱落细胞学检查及肿瘤标志物:除外肺部恶性肿瘤。

4.影像学检查(胸部CT):以进一步了解肺部病变的部位、范围以及病变的特点。

(二)检查结果及思维提示临床分析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8.9×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73.6%,淋巴细胞百分比19.2%。

2.痰一般细菌培养及鉴定:结果待回报。

3.痰查抗酸杆菌:阴性。

4.胸部CT:左肺上叶舌段内见团块状密度增高影,周围有毛刺,呈支气管截断征,伴斑片状渗出影,纵隔内见淋巴结肿大(图1)。

图1 胸部CT

(三)重要的检查结果

1.末梢血白细胞计数不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

2.胸部影像学提示左肺上叶见团块状高密度影,边缘有毛刺,呈支气管截断征,伴纵隔淋巴结肿大。其中最具有提示意义的就是影像学所见。结合其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高度怀疑肺部恶性肿瘤伴纵隔淋巴结转移、阻塞性肺炎可能性大,可通过纤维支气管镜直接取病理以明确病变性质。

治疗方案及理由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对本病例诊治经过的思考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双肺多发结节影 下一篇:病例 发热、淋巴细胞比率进行性升高、肝功能异常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