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39岁,于2013年2月13日入院。
一、主诉
咳嗽、咳痰2周,伴发热1周。
二、病史询问
(一)初步诊断思路及问诊目的
患者为中年男性,病程较短,以呼吸道症状及发热为主症,应首先考虑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因此,问诊目的主要围绕感染性疾病的诱因(原因)、发病时主要症状及特点、伴随症状,是否曾抗感染治疗及效果如何等问题展开,并兼顾重要鉴别疾病的临床表现,以寻找符合感染性疾病表现的证据。
(二)问诊结果及临床分析
患者为农民。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黄痰,痰中带血丝,伴活动后呼吸困难,体力活动轻度受限。1周前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37~38.5℃之间。规律应用阿奇霉素和头孢呋辛抗感染治疗1周,疗效不佳。上述症状日趋加重遂来诊。既往2个月前明确诊断为“皮肌炎”,给予静脉激素冲击治疗,现口服甲泼尼龙片每天30mg;诊断“2型糖尿病”2个月,现应用甘舒霖(早24U,晚14U)皮下注射,未系统监测血糖。
通过问诊可明确,患者症状以咳嗽,咳黄痰,并伴有发热为主,符合感染性疾病的特点,应在体格检查时重点注意肺部听诊是否存在啰音,并通过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寻找感染的证据。但应注意患者有皮肌炎,应用激素2个月病史,且患有糖尿病。应注意分析与本次发病的关系。
评析:本次问诊主要集中在呼吸系统症状及发热,首先考虑肺部感染也合情合理,但忽略了患者病史复杂,皮肌炎及应用激素病史说明患者处于免疫紊乱和抑制状态,糖尿病病史也是复杂感染的常见诱因。结合患者规律应用阿奇霉素和头孢呋辛抗感染治疗1周,疗效不佳,应警惕本病例可能是复杂感染的情况。
三、体格检查
(一)重点检查内容和目的
考虑患者呼吸系统感染的可能性最大,因此在对患者进行系统地、全面地检查同时,应重点注意准确测量体温和肺部体征,尤其是啰音。同时,为除外心源性呼吸困难,对心脏大小,是否有心脏杂音和奔马律及啰音是否分布在双肺底等亦应格外注意。
(二)体格检查结果及临床分析
体温38.2℃,呼吸20次/分,脉搏92次/分,血压130/80mmHg。神志清楚,呼吸稍促,自主体位。满月脸,口唇无发绀,气管居中,无三凹征。胸廓对称,水牛背,双侧呼吸运动一致,双肺叩诊呈清音。双肺听诊散在少量湿啰音。心界不大,心音纯,律齐,未闻及奔马律和各瓣膜区杂音。腹部、四肢、神经等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体格检查结果与问诊后初步考虑呼吸系统感染的思路相吻合。体温38.2℃,肺部湿啰音提示有感染。心脏检查未见异常,不支持心源性疾病。满月脸,水牛背为长期应用激素的表现。进一步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的主要目的是明确病变部位、病原学,并判断病情,以为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四、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
(一)初步检查内容及目的
1.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进一步证实感染性疾病。
2.血清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病毒抗体检查:明确病原。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检测(GM试验):排除真菌感染。
3.痰菌涂片、痰菌培养:明确病原。
4.动脉血气分析:评价病情。
5.胸部影像学:明确诊断并了解病变部位和范围。
6.病理学检查:视影像学和病情需要而定。
(二)检查结果及临床分析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2.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0%。
2.C-反应蛋白、血沉,动脉血气分析,血清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病毒抗体均在正常范围。
3.G试验(2012年2月15日)55.3pg/ml,GM试验1.6(>0.5为阳性)。
4.痰涂片见大量G-杆菌和少量G+球菌。痰菌培养:两次痰培养出曲霉菌,半定量为(++)。
5.胸部影像学:胸部CT(2012年2月13日)发现双肺多发片状影,部分见空洞形成(图1 A肺窗,B纵隔窗)。

图1 胸部CT(2012年2月13日)
A肺窗,B纵隔窗
6.病理学检查:建议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或经皮肺穿刺活检,但患者拒绝。
重要的检查结果有三项:①两次痰培养出曲霉菌,半定量为(++);②胸部影像学示双肺多发浸润影;③G试验及GM试验阳性。结合患者的皮肌炎应用激素病史和糖尿病史,考虑拟诊为侵袭性肺部曲菌、皮肌炎、2型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