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65岁,工程师,于2008年9月3日入院。
一、主诉
寒战,发热12天。
二、病史询问
(一)初步诊断思路及问诊目的
患者寒战、发热为主诉,首先考虑发热的原因。发热按常见病因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感染性发热,二是非感染性发热。如考虑感染所致,应寻找相关部位感染可出现的临床症状及相关感染证据,同时需除外非感染性发热的相关疾病。因此,问诊目的主要围绕发热的诱因(原因)、发热时主要症状及特点、伴随症状,诊治过程、效果如何及兼顾所要鉴别的疾病等问题展开。
(二)问诊主要内容及目的
1.发病前是否有诱因?
感染性发热往往有诱发因素,如呼吸道感染多以受凉、醉酒误吸为诱因;消化系统感染可有不洁饮食或进食油腻食物;有无皮肤破溃导致的皮肤软组织感染,有无疫区或旅游史。非感染性发热如药物热,有无服药史;有无机械性及化学性损害;有无血管栓塞及血栓形成的易患因素如卧床、术后、肢体坏死等。
2.是否有各系统感染相应的临床症状?
感染性发热不同部位感染可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如伴随咳嗽逐渐出现黄痰则是呼吸道感染的重要依据;恶心、呕吐及腹痛、腹泻见于消化系统感染,如急性肠炎、胰腺炎;胆系感染者有发热、腹痛、黄疸三联症;尿频、尿痛、尿急提示泌尿系感染;流行性出血热有发热、头痛、醉酒貌、循环衰竭、肾功衰竭;感染性心内膜炎有发热、心脏杂音、外周血管栓塞等;非感染性发热,如风湿热注意有无皮疹、关节痛;甲亢出现的高代谢症候群等。
3.发病过程中体温监测情况?是否应用解热镇痛药物?
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注意起病的急缓,明确发病时体温、发热频度(间歇、持续)、程度及热型,及体温是否受到了解热药物的影响。
4.入院前是否应用了抗生素?什么药?效果如何?
明确使用过的药物名称、剂量、时间和疗效。通过了解院外抗感染治疗的情况来考虑治疗是否有效,为经验用药提供依据。
5.既往有何种疾病,是否有肿瘤、关节病、血液系统疾病及传染病?
某些慢性疾病均可以合并感染而表现出发热的临床特征,如肿瘤热、血液系统疾病、传染病及某些少见的结缔组织病,这些病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发病隐袭。
6.何种职业?
在患者发热原因不明时需明确生活居住地及职业条件,如流行性出血热有老鼠污染物接触史,特殊病原体感染如曲霉菌感染多见于拆迁工人,农民等。
(三)问诊结果及临床分析
患者为工程师,退休。入院12天前无诱因出现寒战,发热,体温最高38.4℃,无鼻塞、流涕,无咳嗽,咳痰,无尿频、尿痛,无恶心、腹痛、腹泻,起病初未予注意。9天前于我院急诊就诊,行胸部X线检查提示“双肺纹理增强”,考虑“上呼吸道感染”,予静脉滴注“阿奇霉素0.5g,每日1次,3天;依诺沙星0.4g,每日1次,2天。”间断发热,停药2天后再次出现寒战、发热,体温最高达39.6℃,遂于某三级甲等医院就诊,考虑“感染性发热”,予静脉滴注“甲磺酸帕珠沙星0.6g,每日1次,共2天。”仍有寒战、发热,同时伴有乏力,并出现口周疱疹,2008年9月3日于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行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20.5×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3.4%,为求进一步诊治收入我院。患病以来无头晕、头痛,无咳嗽、盗汗,无胸痛、呼吸困难,无心悸、胸闷,无意识障碍、抽搐,精神体力欠佳,饮食二便正常。睡眠欠佳。体重无减轻。
通过问诊可明确,患者既往健康,无慢性疾病史如慢性支气管炎、结核、糖尿病、肝硬化、风湿性心脏病、慢性肾盂肾炎等。本次发病特点为寒战,高热,伴有乏力及出现口周疱疹,急性高热起病符合感染性疾病的特点,如大叶性肺炎、败血症、急性胆囊炎、急性肾盂肾炎、药物热等,应在体格检查时重点注意寻找相关感染部位的阳性体征,通过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寻找感染的证据。
评价:该患者除寒战、发热,渐进出现乏力,无其他相关症状,入院前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20.5×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3.4%,提示感染性发热,但感染部位不明确。患者如有下列情况高度提示存在急性感染:①突然起病;②可伴有寒战;③有感染中毒症状如肌痛、关节痛、头痛等全身不适;④一个或多个器官炎症表现;⑤可有淋巴结肿大、脾大;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0.0×109/L或<4.0×109/L。该患者发病过程及血常规检查均支持感染性发热,因而为明确感染部位进行全面的检查。
三、体格检查
(一)重点检查内容和目的
患者发热无明确诱因,但寒战、急性高热起病,常见感染性发热如呼吸系统感染,大叶肺炎可有湿啰音,口周疱疹;胆系感染可有黄疸及胆囊区压痛;泌尿系感染可有肾区叩痛;传染病,如流行性出血热可有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鞭击样出血点及醉酒貌;伤寒及副伤寒可有玫瑰糠疹及相对缓脉等。非感染性发热,如结缔组织病注意有无皮疹及关节痛;血液系统疾病常有贫血貌、出血点,淋巴结肿大及肝脾肿大;坏死性增生性淋巴结炎局部有淋巴结肿大,触痛,伴肝脾大;甲状腺系统疾病,如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可有甲状腺肿大、触痛及突眼征;成人Still病,常有淋巴结、肝脾肿大,出现皮疹,关节疼痛;恶性肿瘤晚期转移可出现淋巴结肿大,无触痛,移动度差,表面不光滑。
此患者考虑感染性发热,但病因及感染病灶不明确,因此在对患者进行系统地、全面地检查同时,重点注意准确测量体温,全面体检,注意浅表淋巴结大小,皮肤黏膜破溃,有无皮疹,肺部呼吸音,是否有心脏杂音,有无肝脾肿大,肝区及肾区叩痛,关节周围皮疹及红、肿、痛等亦应格外注意。
(二)体格检查结果及临床分析
入院时体格检查:体温36.8℃,脉搏8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10/70mmHg。神清语明,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巩膜无黄染,皮肤黏膜无破溃及出血点。口唇无发绀,咽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颈软,胸廓对称,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律齐,心率80次/分,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体格检查结果与问诊后初步考虑感染性发热。具体感染病灶仍不明确。进一步行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的主要目的是明确病变部位、病原学,并判断病情,以为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评价:病史中患者“反复寒战,发热”,一般抗生素治疗无效,此时的体检“无明确阳性体征”,需进一步行相关影像及超声、血、尿、抗体等病原学检查。感染病灶亦未明确,需在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中寻找蛛丝马迹。
四、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
(一)初步检查内容及目的
1.血常规、C-反应蛋白、碱性磷酸酶积分、血沉:进一步证实感染性疾病。
2.血清支原体、军团菌、病毒抗体检查:明确病原。
3.血培养、痰菌涂片、痰菌培养:明确病原。
4.动脉血气分析:评价病情。
5.胸部影像学:明确是否肺部感染。
6.心脏彩超:明确有无赘生物,了解心脏结构及功能。
7.尿常规及泌尿系彩超:明确有无尿路感染。
8.腹部彩超:明确有无肝脓肿、胆囊炎、胰腺炎。
9.肥达试验及外斐试验:除外伤寒、副伤寒。
10.免疫球蛋白及补体:除外免疫系统肝病等。
11.肿瘤系列:除外恶性肿瘤。
(二)检查结果及临床分析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9.5×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7.1%,淋巴细胞百分比16.62%,单核细胞百分比5.3%,红细胞计数3.72×1012/L,血红蛋白117g/L,血小板计数113×109/L。C-反应蛋白98.5mg/L,血沉30mm/h。
2.支原体抗体、结核抗体:阴性。
3.痰细菌涂片:见G+球菌,痰抗酸杆菌(-),血培养:待回报。
4.动脉血气分析(2008年9月3日,未吸氧):pH 7.511,PaCO229.1mmHg,PaO286.8mmHg。
5.胸部CT(2008年9月3日,图1):双肺纹理增强,肺野内未见确切异常密度影,各支气管通畅,纵隔居中,其内未见确切增大的淋巴结。
6.心脏彩超(2008年9月4日,图2):测量值:AOD 27mm,LAD 31mm,RVD 19mm,IVS 10.3mm,LVD 47mm,WTD 9.6mm,PAD 20mm,EDV 127ml,ESV 53ml,SV 74ml,EF 58%。多普勒: PAvmax0.80m/s,轻度反流;AOvmax1.38m/s,轻度反流;二尖瓣E/A<1,主动脉瓣增厚,轻度反流,三尖瓣微量反流。
7.尿常规:正常,泌尿系彩超:前列腺略增大。
8.腹部彩超:肝囊肿。

图1 胸部CT
2008年9月3日

图2 心脏彩超
2008年9月4日
重要的检查结果有五项:①末梢血白细胞总数、百分比均增高,但较入院前检查有所下降,血沉、C-反应蛋白升高提示感染,院外抗感染治疗有一些疗效;②胸部影像学示双肺纹理增强,肺内未见具体病灶;③腹部彩超可除外肝脓肿、急性胆囊炎、胰腺炎;④尿常规及泌尿系彩超未见异常,可除外泌尿系统感染;⑤心脏彩超未见赘生物,暂不支持感染性心内膜炎;结合患者的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进一步支持感染性疾病,但感染病部位仍不明确。
评价:本患者入院前发病已10余天,以寒战、发热为主要不适,无胸痛,无咯血,无明显呼吸困难,无相关感染病灶的伴随症状,体格检查并未见明显异常。因此在问诊和查体中虽然并没有完全排除血源性感染可能性,但是却没有发现足够的诊断依据。